时间:2020-03-17 06:03:06
1、单选题 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图示①表示江西;②表示安徽;③表示湖南;④表示河南;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甘肃省的酒泉市,因而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二:我国第一次设立的茶马司是在1074年(宋熙宁七年)的秦州(今天水)茶马司。至今,在天水麦积山石窟东崖26窟左壁留有宋大将王韶上奏:“西人所嗜者惟茶,当以马至边贸易,因置茶马司”的刻画。
(1)比较甲、乙河流的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6分)
(2)说出丙丁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的具体措施。(4分)
(3)简述我国在酒泉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环境条件。(4分)
(4)简述当年将茶马司置于天水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甲河与乙河相比,水量较丰富,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原因:甲地年降水量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位于亚热带、冬季气温在0℃以上。(6分)
(2)水源不足?丙地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丁地引黄河水灌溉(4分)
(3)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能见度好,环境条件很适合卫星发射。(4分)
(4)天水地处温带与亚热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交界区,属于农牧交错地带,其以东以南产茶叶,以西以北产马匹。(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位于秦岭以南地区,乙位于黄土高原是渭河的一条支流。两河的水文特征应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进行对比;水文特征的差异原因应从两地气候、降水、气温、植被等方面分析。
第(2)题,丙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丁位于宁夏平原一带。两地均位于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不足是两地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为解决缺水制约因素,两地因地制宜丙地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丁地引黄河水灌溉。
第(3)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内陆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较高。有利于对飞船的发射观测。
第(4)题,该题应从其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和交错性方面以及对应物产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甘陕一带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河流水文特征、农业区位因素、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应注意1.水文特征应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进行分析。2.农业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3.星发射场的选址主要考虑气象、纬度和地形等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结合下图回答:
1.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录音机制造工业? C.航天工业? D.制糖工业
2.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 C.迁入地市场潜力小? D.迁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
1.B
2.D
本题解析:该工业部门按时间一次出现在美国、日本、中国,按产业转移规律,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录音机制造工业,钢铁、航天还未出现这种转移。80年代后潜入我国,是因为我国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E.天然林
F.水源林
G.湿地
H.草地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由经纬度可以判断,P地为我国的三江平原,是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不利的自然条件是纬度高,热量不足。
2.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湿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小题2: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 (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现代服务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反映出区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减小,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但增幅不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最快,表明第三产业可以使更多的人口就业,而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