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59:17
1、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E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F为________海。
(2)丁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图中A→D四城市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是________,年降水总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_,简述这两种变化规律形成原因。
(4)G地所属岛屿沿海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该国这种农业类型的显著特点?
参考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
(2)丁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地热资源和天然温泉。
(3)逐渐增大?逐渐减少
由A到D由沿海到内地,由低纬到高纬,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冬季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且昼的时间长,气温越高,南北气温差别大。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距东南沿海愈远降水愈少。
(4)水稻种植业;
特点:科技水平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东亚。
(1)E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F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之间,判断为日本海。
(2)温泉反映其地热能丰富,主要是板块运动活跃的体现,故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
(3)A→D四城市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则大陆性逐渐加强,而海洋性逐渐减弱,故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4)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故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特征主要从日本为发达国家,农业的技术、科技水平高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1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有哪些有利影响?(4分)
(2)解释M地形区的成因;M地的地貌特征及主要人为因素。(4分)
(3)指出A与B地区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简述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调节黄河下游枯水期流量;稀释水体污染物浓度。(4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
(2)风力搬运、沉积;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分)
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2分)
(3)次生盐碱化(盐渍化)(1分)
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量小;不合理的
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高。(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铁路干线中,通过省城和直辖市最多的是
A.京广线
B.京沪线
C.陇海线
D.京九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黄河干流上在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龙羊峡
B.刘家峡
C.小浪底
D.三门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在黄土高原,位于黄河的中游,所以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小浪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10分)
(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主要分布在?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中南、西北地区。
(2)A线工程是将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火电送到?地区;
B线工程是将?地区的?(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
C线工程是将?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
?三角洲地区。
(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
?。
(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入地的积极意义是?
?;
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
?。
参考答案:(1)北方?西南?
(2)山西?北京、天津(京津唐)?三峡?水电?珠江?珠江
(3)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能源资源短缺
(4)为输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证,同时能减轻输入地的大气污染,并能减轻部分铁路运输的负担?促进输出地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本题解析: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方,如东北、华北等地;水能分布在西南、华南等地。A是将山西等省煤炭转换成为的火电输送至华北地区的北线工程,B线是三峡水电外输的中线工程,C是将红水河流域(珠江上游)水电输往珠三角地区的南线工程。京津唐、沪宁杭及珠三角地区缺少常规能源,需要大量输入。这些输电工程可以为输入地提供能源、保障生产;可以将输出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