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58:56
1、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下面各题。
1.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2.下图中阴影表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叙述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E.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商品率高
F.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G.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H.丁地区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根据图示:甲为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乙为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牧牛为主;丙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丁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灌溉水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3为“长江三角洲两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2.与1985年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表现在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常州的城市等级比镇江高
B.无锡的服务功能比苏州多
C.杭州的服务功能比宁波齐全
D.南京与上海的服务范围不相交
E.①②
F.③④
G.①④
H.②③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及城市化。
1.根据图示城市的等级大小可以解答。
2.城市化使城市区域相比乡村地区降水多,温度高,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为1970-2012年波士华城市带五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及该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密切
②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③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达到顶点后,会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
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致使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城市群的形成3.波士华城市带IV- V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I阶段纽约中心城区人口达最大值
B.与Ⅱ阶段相比,Ⅳ阶段城市带总人口减少
C.I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①②④
H.①③④
I.交通改善
G.自然环境恶化
资源的开发
产业升级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I阶段纽约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为负值,说明人口在减少,不可能是最大值,A错。
B.从Ⅱ阶段到Ⅳ阶段城市带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人口在持续增加,所以与Ⅱ阶段相比,Ⅳ阶段城市带总人口增加,B错。I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减少,可能是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对。从图上可以看到,Ⅳ阶段后,仍然有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是负增长,D错。
2.世界城市群多分布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度大,出现崎形城市化,也形成城市群。①错。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②对。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达到顶点后,因为城区的交通环境问题,人口会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③对。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致使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数量增多,最终发展为城市群的形成,④对。所以B对,A、C、D错。
3.在城市中心,是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方,导致中心城区地价最高。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城市群多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不会是交通得到改善这个原因,A错。城市中心区主要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较少或没有,B错。中心城市基本没有资源开采问题,C错。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随着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改变,第三产业逐渐增多,分布区主要在中心城区 ,导致中心城区人数增加, D对。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群的形成,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1982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2.该国家可能是3.1982年-2006年,该国城市化总趋势表现为4.目前该国城市化进程可能是
A.10%
B.20%
C.30%
D.40%
E.美国
F.中国
G.印度
H.墨西哥
I.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G.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进入老龄化阶段
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4.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所以1982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2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该国城市化起步晚,为发展中国家,该国城镇人口增加迅速,所以可能为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该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属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有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而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化的速度,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呼和浩特市居住用地分级状况图(按地价Ⅰ为最高级,Ⅵ为最低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市的化工厂最适宜布局在
A.各级别居住用地的面积差异不大
B.级别低的居住用地交通网更稠密
C.主城区的地价级别大体由市中心向外围依次降低
D.影响居住用地地价定级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城市住宅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土地价格、城市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居民社会属性、环境偏好和城市规划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别居住用地的面积差异较大;级别越高,居住用地的交通网越稠密;影响居住用地地价定级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
2.阅读风向玫瑰图,最主要的是两个要素:即图中的点与坐标原点的关系。基本原则:以坐标原点为基准,图中某点位于原点的什么方向,就表示什么方向的风,而且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长短,表示该方向风一年中出现的频率高低,距离越远表示频率越高。化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城市住宅区位的因素、风向玫瑰图的判读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