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48:12
1、单选题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报告中所指“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C.人口合理容量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小题2: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持续扩大耕地面积
C.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因7亿左右的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所以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而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等,都是我国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故选C。
小题2: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会导致资源破坏,甚至枯竭,降低环境承载力;持续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使土地资源减少,降低环境承载力;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会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小题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小题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民工迁入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属于经济因素。
小题1: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是由于伊拉克战争;
小题1: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是由于气候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15题
小题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小题2: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墨西哥、美国
D.美国、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小题1:国际迁移跨越国界。
小题2:城市化:人口由乡村到城市。
小题3:P表示人口迁出国,国内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Q表示人口迁入国;国内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加强。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