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47:52
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九州一帕劳海岭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小题2:因板块挤压而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反映的是菲律宾及其以东的太平洋海底剖面地形图。因此图中的九州—帕劳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中。
小题2:④附近是海岭海岭是年轻的海底山脉其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也会造成地震,但不是因为板块运动的结果③④、②③之间为较为广阔的洋盆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地区,①②之间是坡度较大的地形区,而且马荣火山就位于该区域附近,②处更表现出海沟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板块运动的消亡边界。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生可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本区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海域,并结合板块划分的基本原则(以海岭、海沟为界),判断该海域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图中的海沟是板块边界。所以,九州一帕劳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图中板块的挤压发生在板块的边界①②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汞
D.石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矿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天然气是我们最熟悉的气态矿物。石油和汞是常见的液态矿物。
考点:该题考查矿物。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表示岩石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小题2】据图可推测( )
A.甲大于乙是因为年均温低
B.丙丁较深是因为炎热干燥
C.刚果盆地岩石风化深度总体上小于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岩石风化深度总体上小于恒河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示可以看出,岩石的风化作用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故高温多雨的地区,风化作用最强,故为丙丁两地。
【小题2】由上题分析,A、B、C错误;而图示反映风化作用与降水量的分布呈正相关,所以华北平原岩石风化深度总体上要小于恒河平原,D正确。
考点: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4分)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4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分)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谷地(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即可判断出甲为背斜,乙为向斜,丙为断层。
第(2)题,甲为背斜谷,这与外力侵蚀有关。
第(3)题,判断乙处地质构造依据有二: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
第(4)题,乙为向斜,易汇集地下水,发生透水事故;丙为断层,易诱发地质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
D.风化残积
【小题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三处砾石堆积物均位于河流沿岸,为典型的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正确。
【小题2】因甲处堆积物中含有金刚石,则金刚石矿床一定位于此处河流的上游。按金刚石成因为内生矿床,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因此排除3地。B正确。
考点:流水沉积作用、内生矿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