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44:47
1、综合题 (28分)2011年,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五国首脑共同签署了一项国际合作协议,计划各国携手建立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卡沙跨境保护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卡沙跨境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五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
(1)卡沙跨境保护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①__;鲸湾港的气候特征是__②__。保护区内的动物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__③__特点。(6分)
(2)保护区范围内水循环类型有__①__。赞比西河下游河谷地质构造属于__②__谷。(6分)
(3)试分析保护区内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矛盾。(8分)
(4)分析南部非洲五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终年炎热干燥 ③迁徙(每空2分,共6分)
(2)①海陆间水循环和内陆水循环(4分)②断层(地堑) (2分)
(3)人对动物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压力不断增大,破坏植被,掠夺动物生存空间;中断动物食物链,使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4分)
动物对人的影响:动物破坏人类的农田和农作物;攻击人和家畜等(4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4)存在问题:城市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不随工业化和经济的进程而发展;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失业率高;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贫民区集中,社会矛盾严重。(每点2分,共4分,多答不给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发展农业,控制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合理布局居民区,减少贫民区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压力。(每点2分,共4分,多答不给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本题解析:通过空间定位判断保护区的气候类型,根据河流的特点推出水循环的类型,根据材料信息提示推断出南部非洲五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根据卡沙跨境保护区在非洲南部20°S附近,可知该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鲸湾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保护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区内的动物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特点。
(2)从图中可知,保护区的河流有外流河和内流河,则可知保护区范围内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内水循环,赞比西河下游河谷地质构造属于断层谷。
(3)保护区内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矛盾主要表现在土地、空间、粮食、水等方面,注意从两个方面回答,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压力不断增大,破坏植被,掠夺动物生存空间,中断动物食物链,使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而动物也会破坏人类的农田和农作物,攻击人和家畜等。
(4)根据材料二中的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可知南部非洲五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失业率高、住房条件差、收入差异大、社会治安问题严重等方面,结合这些问题再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6),回答9-10题。
小题1:图6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小题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a为水汽输入,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蒸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日本暖流出现的海域其海水的等温线
A.由密集变为稀疏
B.与海岸线平行
C.向低纬度方向凸出
D.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日本暖流向北流动所以海水向北部的高纬度凸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完成题。
1.由表分析可以看出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E.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F.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G.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H.水污染严重
I.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G.控制城市规模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优先发展工业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 9.6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
2.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
3.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源,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数据进行综合比较、计算等分析,并能结合我国的人口素质、技术等方面因素对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面“金沙江下游段水能资源开发图”,回答问题。(22分)
(1)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当地居民生产方式非常落后,陡坡开荒、毁林现象严重,说明这些做法对河流电站及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6分)
(3)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1)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较长。(8分)
(2)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河流电站大坝淤积;加大下游洪灾威胁等。(6分)
(3)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少;交通不便;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8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河流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交界处附近,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而且降水多,河流的流量大(汛期在夏季);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汛期较长。
(2)由于该地区地势起伏大,而且陡坡开荒、毁林现象严重,所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该地河流上电站水库淤积;同时下游地区容易淤积河道,从而加大了下游洪灾威胁等。
(3)金沙江干支流主要位于横断山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少;该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而且水能开发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流域的综合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