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5:40:38
1、单选题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小题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E.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F.先移民,后治理
G.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H.建水电站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造成当地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燃料缺乏,植被破坏而引起的荒漠化。注意“人为原因”,气候变迁不属于人为原因,而生活习惯和执法不严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没有直接作用。
2.结合上题分析,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省柴灶,利用沼气等,减少植被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的一般思路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并回答问题。
小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小题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小题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小题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将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经度2.5°,故距离约2.5*111KM。
小题2:图示P平原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故首先应排水。
小题3: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小题4:P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属于湿地。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1)一(4)题。(20分)
材料一:图8为2011年9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强降雨量图,图9为汾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
图10
(1)图8所反映的强降水最有可能是?(锋面)引起,降雨区位于锋线的??(地图方向)。(2分)
(2)读图10,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图中A、B两地形成的流水地貌类型分别是?和?。(3分)
(3)根据图9、图10和所学知识,试比较汉江和汾河水文特征的异同。(8分)
| ? | 汉江 | 汾河 |
| 相同点 | ? | |
| 不同点 | ? | ? |
参考答案:
(1)冷锋(1分)?北或西北(写后或后方不得分)(1分)
(2)沿河或河谷地带分布?(1分)
甲: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1分)
乙: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分)
(3)相同点: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每点1分,共2分)
不同点:
汉江: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任答对3点得3分,其余答案不得分)
汾河: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任答对3点得3分,其余答案不得分)
(4)自然条件:水热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每点1分,共4分)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种植历史悠久;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劳动力丰富等(任答对3点得3分,其余答案不得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我国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9月华北地区的降水只可能是冷锋天气系统所致,不可能是暖锋所为。冷锋的降水一般都在锋生(冷气团一侧,即锋线的西北或北侧)
第(2)题从图10中可以看出图中的城市分布具有沿河设城的特点。这是一般南方城市分布的基本特征。对于图中A B两处的河流地貌可以从它们所处的河流的不同地段做出判断。A位于汉江的上游地区,B处在汉江的下游河段。根据所学的地貌基本常识可知:在河流的上游河段一般是以侵蚀地貌为主,形成V形谷;在河流的下游河段多为堆积地貌,形成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的比较主要是从位(水位高低)、流(流量的大小)、沙(含沙量)、冰(有无结冰期)、汛(汛期)等方面进行比较,一定抓住汉江位于秦岭以南,从气候上来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汾河地处黄土高原,从气候上来看是温带季风气候。
第(4)题江汉平原既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时可以从自然(地形、地势、气候、水源、土壤等)与社会经济(交通、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种植历史等)两个方面进行。
点评:本题通过对汉江流域与汾河流域的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考查锋面天气系统所对应的天气特征、河流地貌特及其形成、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性特征比较和农业区位分析,试题设计难度比较适中,重点考查考生的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描述地理事物、探讨与论证地理事物的能力,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和等压线分布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状况?。(3分)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简述其形成原因?
?。(3分)
(3)图中陡崖高度为?,山顶与甲城市的高差为?。(2分)
(4)此时城市所在地风向为?,如图中气压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则在此之后14—1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是?。(2分)
参考答案:(1)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2分)?地势从北部和西部向东南不倾斜(1分)
(2)洪积扇(冲积扇)(1分)?山地河流在出山口处,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以出山口为中心向外展开形成扇形堆积体(2分)
(3)300>△h≥100米(1分)? 700~900米(1分)
(4)偏南风(1分)?大风、云量增加、雨雪(强对流降雨天气)(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形图和等压线图的综合分析。(1)地形地势分布状况需要结合等高线指出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分布。(2)图示虚线部分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故形成山麓冲积扇;其成因主要从流水沉积分析。(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图示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山顶的高度为900—1000米;而甲城市的海拔高度为100---200米,故计算相对高度为700---900米。(4)风向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斜穿等压线分析。图示等压线分布为低压槽;根据北半球低压周围的气流运动判断,低压槽处形成冷锋,故受其影响,城市可能出现阴天、大风、降雨、降温等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