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3-17 05:33: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小题2】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B.N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C.N岩浆活动比④早
D.N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小题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甲、乙两河年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
A.甲河年径流量增加,乙河年径流量减少
B.甲河年径流量减少,乙河年径流量增加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减少
D.甲、乙两河年径流量均无变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M为沉积岩层,而④为岩浆岩,A错误;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在下的岩层较老,在上的岩层年龄较新。①在M的上面,比M新,②在③的下面,所以②较老。图中的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④左边的沉积岩图例)的下面,所以M与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故C正确。
【小题2】 岩层的形状分析,N处应该是岩浆喷发后,被图中所示的隔水层沉积覆盖,而④是后来发生的岩浆活动,侵入到图示的隔水层中,形成侵入岩,所以,N的岩浆活动比④早,A错误,C正确;N顶部是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而④的顶部岩层是侵入岩,结构致密,硬度大; N与④下部都具有侵入岩的性质,性质相同,B,D错误。
【小题3】森林是生物水库,并增加下渗量,稳定河流径流。该流域降水总量不变,因植树造林,甲、乙两河流径流量会明显减少,并稳定。
考点: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及海浪的侵蚀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
D.人类的活动
【小题2】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      D.沙漠侵吞水面缩小
【小题3】图中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似(   )
A.新疆的绿洲农业     
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D是尼罗河,该地区河口附近著名的古迹是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强,造成古迹严重缺损。
【小题2】B处是红海,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目前仍在不断扩张中;C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小题3】A地为尼罗河沿岸谷地,只有靠河水的灌溉才能发展农业,称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我国的新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在河流两岸或有冰川融水的山麓地带才能发展农业,属于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多,与A地不同。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只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适宜,才能发展农业,发展的农业也不同。
考点:主要考查了尼罗河、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和尼罗河沿岸的农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尼罗河沿岸区域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尼罗河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红海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和尼罗河沿岸的农业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小题2: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下暗河,溶洞的发育情况可以判断A正确。
小题2:石漠化的形成自然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土层薄,容易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两分,共14分)

小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________,二者都是流水________________地貌。
小题2:若甲、乙两地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丙图中__________处分布
小题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小题4: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该图中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参考答案:小题1:洪(冲)积扇 三角洲?堆积(沉积)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地质地貌,以及地质构造的应用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甲图是山麓洪(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
小题2:山麓冲积扇,在丙图中对应B处;河口三角洲,在丙图中对应在A处分布。
小题3:山前冲积扇通常扇顶物质较粗,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所以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砾石、粉砂、黏土的排列顺序,应选C项。
小题4:甲乙两者都是流水堆积地貌。a位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结构;b位于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因此该图中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背斜,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的是向斜。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4年12月26日,全长857公里贵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途经地区山水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沿途美景吸引游客前往。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贵广高铁贵州段桥隧比达92%,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多变
B.河网密布
C.地貌复杂
D.降低成本
【小题2】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峰林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褶皱隆起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贵广高铁经过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所以为了安全,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较多桥梁和隧道。
【小题2】桂林山水地区主要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
考点:该题考地形对交通线路影响及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