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49:12
1、单选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更替
B.昼夜更替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小题2:如图所示,此时应为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小题1:图示反映地球的自转,故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
小题1:观测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故判断该日为冬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以N(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一架飞机经过MN经线时,服务员提醒乘客变更日期。则北京时间是2.关于M地说法正确的是
A.3时
B.7时
C.17时
D.23时
E.纬度不高于66.5°
F.此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G.此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H.正午日影全年指向N点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知,图中N上北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飞机过MN经线时改变日期,所以MN经线为180°经线。因为0时经线只能位于夜半球的正中间,图示MN不在夜半球的中间,所以不会是0时。只能是180°。图示区为北极,所以M是180°经线与晨线的交点。读图,根据等份关系,可知M地夜长为6小时。所以M点日子时间是3点,即此时180°经线的时刻是3点,可以计算出120°E的时间,即北京时间是23点,D对。A、B、C错。
2.由材料可知,图示区是部分经纬网图,不有日期,也没有纬度,不能判断M地纬度不高于66.5°,A错。也无法判断此日是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B错。可以判断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是夏半年,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C错。结合上题分析,M点夜长6小时 ,昼长18小时 ,一定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昼长时间也可判断在40°N以北。)所以正午日影全年指向N点,即正北方向,D对。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昼长与日出、日出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方向与季节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人在某日12时(当地区时)从下图中的城市①乘火车前往城市②,于四天后的12时(当地区时)到达,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火车行驶的时间约为(?)?
A.92小时
B.96小时
C.100小时
D.104小时
小题2:到达②的这一天,①、②两城的正午太阳高度约相差(?)?
A.16°
B.23°26′
C.4°
D.8°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小题1:结合经纬度位置①城市位于东四区,②城市位于0时区,故到达当地时间12时,而东四区时间较0时区早4个小时,即到达时间为东四区的16点,故行驶时间为4*24+4小时。
小题2:由于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两侧递减,故①较②纬度高约8°,故正午太阳高度约相差8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日期中,嘉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国际儿童节
D.我国教师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嘉兴的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故最接近3月21或9月23日则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读图完成5-6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A.植被稀少,常年干旱
B.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
C.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D.河流冬春季有凌讯现象
小题2: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为(?)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本题较为清晰的图片为:
小题1: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且有两次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该地最小太阳高度为46°34′,所以该地纬度可能为20°N。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无冰期,所以无凌汛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所以根据图示出现的频次为3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