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18:49
1、单选题 下图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假如甲乙丙丁四个河段流量相同,则四条河流中中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面的图外,还需要利用该区域的( )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城市道路分布图 ④人口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图
A.①③
B.④⑤
C.③④
D.②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将等高线图和水系分布图两个图层叠加,可以看到,甲河段等高线最密集,说明落差大。四河段的水量相同,所以水能最丰富的是甲河段,A对。
【小题2】修建交通线主要目的是加强区域间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原地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少占耕地,所以需要土地利用图,②对。城市间的道路修建,不需要城市道路分布图,③错。已经有聚落分布图,不需要人口分布图,④错。山区修路要考虑地质条件,所以要地质构造图,⑤对。图中道路修建在平原区,降水分布对交通线路影响不大,①错。所以D对。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材料一、二和三,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
材料三: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9分)
(3)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请你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2分),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2分)。3、4月,从下流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3分);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2分)。
(2)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3分);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所以丙点河流流量较小(3分);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3分)。
(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共6分 每点2分,合情合理得分)
本题解析:
(1)从河流的补给和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利用好材料给出的提示。阿姆河为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春季有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由于在不同的河段,河流海拔高度不同,热量条件差异较大,因此补给情况差异较大。3、4月,从下流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2)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流经平原地区,灌溉用水量大,沿途用水及蒸发、下渗量大,导致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因泥沙大量沉积,河流含沙量小。甲河段位于山区,受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含沙量大。
(3)首先分析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找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回答。如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河流带来灌溉水源;劣势: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产品深加工少,附加值小等。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考点:水文特征、农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海陆间热力环流形成的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若近期陆地降水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A.陆地升温明显
B.海平面不断下降
C.海洋持续升温
D.大型水库建设过多
小题2:解决近期地面缺水,人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需水量大的工厂停产
B.农业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
C.拟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D.尽量减少水路运输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城市温度高,气流上升;白天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夜晚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期陆地降水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陆地气温降低,海洋气温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解决地面缺水要从水循环的角度出发。人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拟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变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根据下图中河水与地下水的水位关系,回答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
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
C.此季节该地潜水对河流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D.此季节河流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河流的水面低于潜水面,所以此季节河流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河水与地下水的水面的高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 “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3.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E.1~2月
F.3~4月
G.6~7月
H.10~11月
I.a变大
G.b变稳定
a在丰水期变小
b在枯水期变大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第34题,能与河流、湖泊水形成互补关系的只有地下水;
2.第35题,a表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出现在河流丰水期时;故6—7月份为长江流域的雨季。
3.第36题,由于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则a(丰水期)、b(枯水期)都变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