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16 07:33: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图6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
?
小题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小题1:严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必须关停也不能新建对水源能污染的工业,并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及其他的污染。)(4分)
小题2:节约用水:革新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区域寻找水源。) 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与我国的南面接壤的有
[? ]
A、越南、老挝、泰国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越南、老挝、缅甸
D、尼泊尔、老挝、孟加拉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环境保护】(10分)
2014年1月,大批已经腐烂的水葫芦从上游漂下富春江,在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大坝处形成绵延约一公里的“水葫芦带”。水葫芦原产南美,1901年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被引入中国,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下图为“水葫芦‘围困’富春江”,在水葫芦周围的水域,水已经变得混浊不堪,发出阵阵恶臭。

试分析富春江上游水葫芦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参考答案:
(1)原因:上游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2分);我国南方光照时间长(1分),河水温暖(1分)(共2分)。
(2)危害:阻断航道;污染水质;滋生病虫害;覆盖水面,加大河流水蒸发,造成水源损失;水生生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每点2分,任答3点既得满分)


本题解析:
在富春江上游河流,由于生产、生活废水的排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我国南方光照时间长,河水温暖,适宜水葫芦的生长繁殖。水葫芦是外来物种,在这里缺少天敌抑制生长,繁殖快。
水面上大面积的水葫芦带会阻断航道,腐烂后污染水质,滋生病虫害。水葫芦覆盖水面,加大河流水蒸发,造成水源损失,危害其它水生生物生长,导致水生生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到:“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一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
? 黑河(黑龙江)一腾冲(云南)线(如图1)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图2)

(1)分析黑河——腾冲一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______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______图;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______,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______。
(3)图1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该地带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较崎岖;大部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偏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
(2)乙;甲;Q;R
(3)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或东部)人口稠密,西北部(或西部)人口稀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于近几年影响中东地区的沙尘暴,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其沙源都来自中国。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
(2)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
(3)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有效的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1)D (2)D (3)D


本题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沙源有71%在境外,由蒙古国南部的戈壁地区,29%在境内。第(2)题,含沙冷气流到达南方遭遇南方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容易形成锋面雨,沙尘随雨降落,所以形成泥雨。第(3)题,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强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