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16 06:3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参考答案:1、C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某区域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该图农业生产状况相符的地区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成都平原
2、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不足
B、交通不便
C、土壤贫瘠
D、气候干旱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2009年我国东南沿海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有效风能及风电场分布描述符合事实的是2.该区域大力发展风能的最主要目的是
A.台湾有效风能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风电场大多分布在有效风能丰富区
C.海南岛有效风能远高于台湾
D.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少于内陆地区
E.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F.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G.缓解本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H.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台湾有效风能的分布呈西北向东南递减;A项错误。图示风电场分布多位于有效风能丰富地区。B项正确。海南岛的有效风能与台湾的分布相当;C项错误。图示明显显示沿海地区的有效风能高于内陆地区。D项错误。故选B项。
2.由于该地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本地区常规能源不足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故大力发展新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风能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我国的区域风能资源的分布,并结合区域能源问题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6分)阅读浙江省北部平原S市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表示S市三类产业比重变化

材料二 下表是S市主要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万美元)

材料三 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与企业集群产品价格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S市三个产业的变化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S市产品出口情况的总体特点。(4分)
(3)S市在新城区专门开辟了一个工业区,把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集中起来,根据图乙及相关知识,简述其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6分)(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分),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2分),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
(2)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2分),但内部结构仍不平衡(2分)。
(3)产业的集聚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或降低管理费用);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图中显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呈减少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始终占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是在增长,所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读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到各类产品的出口均不断递增,出口产品以工业制品为主,但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说明产业内部结构仍不平衡。
(3)读图乙分析,以前的单个企业生产、销售、信息、技术等都要独立去完成,在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成本多,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产业的集聚可以发挥集群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便于管理,降低管理费用。便于信息、技术交流,节省运输费用,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14分)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14分)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有水源的地方。(4分)
优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2分);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耕作(2分);灌溉便利(2分)
缺点: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2分);生态环境脆弱(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低温冻害等)(2分)
(2)(10分)地膜起到保温、保持水分、减轻风沙危害作用。(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优点: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缺点: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水分少,昼夜温差大,棉花生长早期使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保持水分的作用,西北地区沙漠分布广,大风天数多,地膜覆盖也可以减轻风沙危害。
危害:塑料地膜不透水,不透气,残留地膜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导致土壤污染、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