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37:05
1、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重庆
D.广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在我国即越往北,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我国各城市的大致纬度位置即可简单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右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在右图中画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4分)
(2)此时,与E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面另外一点的时间为 。(2分)
(3)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的点是 。(2分)
(4)将C、D、E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2分)
A、D、E三点按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 。(2分)
参考答案:
(1)略 (4分)
(2)20点(2分)
(3)DE (2分)
(4)DEC(2分)
AED(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2)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从_______到______。(填数字)(2分)
(5)当地球到达④位置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 _。
此时上虞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1)① ③(2分)
(2)④ ① (2分)
(3)③ ④(2分)
(4) ④ ②(2分)
(5)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分) 昼短夜长(1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①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为春分日至秋分日(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段。
(2)北半球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段,昼逐日增加,太阳直射点应从南回归线向赤道运动,即从冬至日到春分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3)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太阳直射点应该从赤道一直向南移动,即从秋分日到冬至日(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
(4)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太阳直射点应该从南回归线一直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即从冬至日到夏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第二年的6月22日前后).
(5)④的位置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南位置,所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上虞位于浙江绍兴市,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美国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36°N,117°W),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25千米,宽6~26千米。峡谷两侧悬崖绝壁,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死亡谷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断层下陷
D.冰川侵蚀
小题2:形成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纬度低气温高?④暖流的增温效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死亡谷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断裂下陷而致,当时部份岩块突起成山,部份倾斜成谷,故本题选C。
小题2:夏季炎热,绝对最高温曾达56.7℃,主要是因为海拔低,导致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再加上纬度较低,天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所致,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据此回答问题。
| 日期 | 90°N | 70°N | 50°N | 30°N | 0° | 30°S | 50°S | 70°S | 90°S |
| 3月 21日 | 0 | 316 | 593 | 799 | 923 | 799 | 593 | 316 | 0 |
| 6月 22日 | 1110 | 1043 | 1020 | 1005 | 814 | 450 | 170 | 0 | 0 |
| 9月 23日 | 0 | 312 | 586 | 789 | 912 | 789 | 586 | 312 | 0 |
| 12月 22日 | 0 | 0 | 181 | 480 | 869 | 1073 | 1089 | 1114 | 1185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66.5°S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故天文辐射量为0。
小题2: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为直射点距离50°N最远的一天,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故天文辐射量最少。
小题3: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但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相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极太阳辐射达到最大,但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极地区太阳辐射量达到最大值,但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故北极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小于南极。
小题4:结合上题分析,正午太阳高度、日地距离和昼夜长短是影响天文辐射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