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33:54
1、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自努力
C.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是著名的具滋补作用的奇异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的珍品,有着“一物竟兼动植”两性之说。近年来,虫草价格一路飙升,最贵时,每公斤价格高达4万元以上。这刺激了大批的人进行采挖,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此,读图完成1~2题。
1.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
A.三江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吐鲁番盆地? D.青藏高原
2.过度采挖冬虫夏草,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湿地减少?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沙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
小题2:青藏高原过度采挖会导致草场退化沙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风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据此回答题。
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2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
1.D
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见下图。
1. 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
2. 1999年以后,该地区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本题解析:
获取图表信息,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初步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提出预防措施等。酸雨多发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也存在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等一定的自然原因。赤潮主要人类活动大量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后形成的;同时也存在气温高、生物繁殖快、水域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等自然原因。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1)图一折线显示,酸雨的发生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注意用词准确,一定要表达出“波动”“总体上升”的特征。(2)潮汐、洋流、热带气旋等自然现象,会搅动海水,促进水体的流动,加强污染物的扩散,增强海水的自净能力,因此会降低赤潮的发生次数。本题同样要注意避免漏选。(3)图一、图二已经暗示当地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工业活动、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此问同样在第二小题的选项中,已经暗示出答案。(4)对水体污染的防治,学生可以从污染物的源头、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法制监管、宣传教育等管理手段上分层展开,只要是合理可行的见解均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