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31:10
1、单选题 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
的气温( )
A.-9.4℃
B.-72℃
C.-50℃
D.-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则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应与地面的温差为72°C,故计算得对流层顶部的温度为50°C。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海拔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中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一: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2013年铜陵、芜湖两市居前三位的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三:脐橙是亚热带水果,下表为皖南歙县脐橙种植条件评价。
| 种植指标 | 年均温 (℃) | > 10 ℃积温 (℃) | 冬季低温频率 (%) | 年日照时数/挂果期日照时数 (h) | 年降水量 (mm) |
| 最适宜区 | 18 ~ 22 | 5500 ~ 8000 | > - 3 ℃ | 1600~2100/600~700 | 1000~2000 |
| 皖南歙县 | 16.3 | 5150 | < -7℃的频率:40 | 1832/692 | 1661 |
参考答案:
(1)南高北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江淮)准静止锋(每空2分,共6分)
(2)动力指向(或资源密集) 技术、知识/资金(每点2分,满分4分)
(3)早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2分);后期地壳运动,断裂上升,花岗岩体外露,外力风化侵蚀。(2分)
(4)毗邻长三角,有利于吸纳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产业转移;原有工业、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政策扶持。(每点2分,满分6分)
(5)(选赞同或反对意见均可,解释合理即可)
赞同:年降水量丰沛,有利于脐橙生长;低山丘陵地形,适宜脐橙种植;挂果期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脐橙品质;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多样化;毗邻长三角、陆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脐橙销售。(每点2分,满分8分)
反对:年均温、积温不足,不利于脐橙生长;冬季极端低温低,频率高,易受冻害;破坏原生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产业基础较弱,缺乏种植经验;影响原有特色产业茶叶生产。(每点2分,满分8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南部为山地,北部为长江沿岸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地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
(2)铜陵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为资源密集型工业(或动力指向型工业)。芜湖工业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工业为主,为资金密集型工业(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影响其布局的因素为资金(或知识、技术)。
(3)首先解释花岗岩的形成及地壳上升致使岩层出露,其次为外力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塑造。早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后期地壳运动,断裂上升,花岗岩体外露,外力风化侵蚀。
(4)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可吸纳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及资金、技术等。
(5)结合气候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对比,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种植脐橙的条件。如从降水、光照、地形、交通、市场等角度分析优势。从热量、产业基础、生产经验等方面分析劣势。赞同的理由:年降水量丰沛,有利于脐橙生长;低山丘陵地形,适宜脐橙种植;挂果期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脐橙品质;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多样化;毗邻长三角、陆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脐橙销售。反对的理由:年均温、积温不足,不利于脐橙生长;冬季极端低温低,频率高,易受冻害;破坏原生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产业基础较弱,缺乏种植经验;影响原有特色产业茶叶生产。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工业类型、地貌、农业生产区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天气系统示意图(气压值P1>P2>P3),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B.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
C.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D.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
小题2:受气压中心和锋面的共同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空气下沉运动特别强烈
B.③、④两地可能是阴雨天气
C.①地受冷气团控制,②地受暖气团控制
D.①地风力大于②地
小题3:图中箭头表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其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气压值P1>P2>P3,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则就其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气旋;根据①处的三个力与风向箭头,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d箭头,故判断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甲处的锋面图例为冷锋。
小题2:图示②位于气旋中心周围,判断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A错误;图示③④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为雨区,B正确;由于图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故①处应受暖气团控制,而②处为冷气团控制,C错误;②地等压线较①地密集,故判断风力较①处大,D错误。
小题3:根据图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c箭头;a与风向和摩擦力垂直,判断为地转偏向力;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d箭头。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和读图画图能力的训练,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的等压线分布判断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风向和三个力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锋面位置示意图,所示天气系统冬季较长时间控制该地区,锋面云层向东可延伸到贵阳上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
A.洪涝灾害多在冬季
B.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C.冬季低温危害较大
D.全年太阳辐射充足
【小题2】该锋面还最有可能出现在
A.6月份长江中下游
B.7月份华北地区
C.9月份东北地区
D.10月份华南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区是云贵高原地区,图示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纬度较高,位于冬季风的迎风一侧,冬季低温危害较大,C对。两省都是季风气候,洪涝灾害多在夏季,A错。云南省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错。贵州省多阴雨天气,全年太阳辐射较少,D错。
【小题2】这种准静止锋的天气系统还出现在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A对。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不受准静止锋影响,B、C错。10月份雨带已经离开大陆,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常见天气系统及影响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等压线简图,箭头表示风向,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P、Q两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位于同半球
B.甲、乙两地均受高压控制
C.甲、乙两地均受低压控制
D.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E.均为偏南风
F.均自低纬吹向高纬
G.均自海洋吹向陆地
H.均自高压吹向低压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根据甲乙两地风向判读,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根据风向都是吹向中心线附近,所以气压中心同为低压,甲乙两地均受低压控制;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读甲处风速小于乙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根据风向的判读P、Q两地应该吹偏北风;P地风向由高纬吹向低纬;所以A、B选项错误。P、Q两地风向都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正确,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有高压指向低压。C选项无法确定风由陆地还是海洋出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