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9:44
1、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 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
A.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
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
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D.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小题2: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颗粒物浓度较大出现在8点和18点前后,此时正值上下班高峰时,由此推断其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所致。而生活、建筑工地、工业生产其活动周期不具有这种日变化周期,可以排除。
小题2: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措施。政策性措施主要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属于政策性措施。技术性措施主要是提高技术减少排放。城市雾霾颗粒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建筑及风所扬起的固体颗粒物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能够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人工降雨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④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2.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④乙国的环境污染减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甲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乙国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老龄人口比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甲国代表发达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社会负担重,劳动力不足;乙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及文字(歌词节选)材料,分析回答。
(1)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现象,从鸿雁生存的地理环境方面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歌词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留恋与欣赏。请指出至少两方面的欣赏自然景观的要领。
参考答案:
(1)鸿雁迁徙由于季节变化;生物量小,食物不足。
(2)掌握了欣赏时机;以情观景。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中的鸿雁北归还等语句反映出候鸟随季节的迁移。影响候鸟的迁移的原因主要是觅食和繁殖。冬季北方地区生物量小,食物不足,候鸟往南迁移。
(2)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景观的欣赏方式有(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选择观赏位置(3)把握观赏时机(4)动静结合(5)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表格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某周周报表(API—空气污染指数)
| 城市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重庆 | 太原 | 大连 | 南宁 | 杭州 | 合肥 | 武汉 | 长沙 | 成都 | 兰州 | 福州 |
| API | 120 | 75 | 40 | 180 | 230 | 35 | 70 | 40 | 72 | 134 | 128 | 98 | 270 | 36 |
| 空气污染指数API | 空气质量状况 | 对健康的影响 |
| 0—50 | 优 | 可正常活动 |
| 51—100 | 良 | |
| 101—150 | 轻微污染 |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
| 151—200 | 轻度污染 | |
| 201—250 | 中度污染 |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
| 251—300 | 中度重污染 | |
| ≥300 | 严重污染 |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
参考答案:
(1)河谷地形,(2分)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2分)
(2)调整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防治工业污染;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强绿化。(任答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兰州、太原、重庆、武汉等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别严重。这些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除了因为是重要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大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兰州位于黄河谷地中,太原位于汾河谷地中,重庆、武汉位于长江谷地中,河谷和山谷地形易产生逆温现象,河谷和山谷地形闭塞、大气流通不畅,污染的空气不容易扩散,世界上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大都发生在谷地或盆地中。
(2)要防治大气污染首先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重污染工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等能源的使用),控制机动车污染,调整工业布局(把污染工厂迁移等),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通过增加对污染物的吸收(加强绿化等),减少大气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D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