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等值线图》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16 06:28: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若图为等高线图,且在AB间有河流流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c?②.a<b<c
③.AB处为山谷?④.AB处为山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图示AB之间有河流经过,故判断局部地形为山谷,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判断a<b<c?。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判读下列30°N附近的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其图中等高距为10米)
1.与图中山峰N的最大海拔高度以及M、N两地的 水平实距最接近的一组数据是2.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79米,155米
B.69米,175米
C.82米,150米
D.97米,150米
E.海浪侵蚀
F.人造海岸
G.珊瑚淀积
H.泥沙堆积
I.①④
G.②③
①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N地的最大海拔为大于80小于90米,MN之间的距离通过比例尺计算,大约为150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M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地貌,可能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河流发育在山谷位置,山谷等高线往高处凸,②③两地为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1)试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分)
(2)画出A地的风向,并说明A、B两地天气现象的相同点(2分)
(3)据材料二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西部低山、丘陵广布,东部平原为主。(3分)
(2)略(1分)?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1分)
(3)围湖造田;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2分)?调蓄长江干流径流量的功能削弱,易发生洪灾;对水产养殖、航运等产生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为主。西部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以低山、丘陵为主,东部海拔在2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
(2)图中虚线是等压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应是西北风。A位于锋面气旋的冷锋锋后,B位于低压中心,所以两地天气现象的共同点是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3)读表格数据可知,洞庭湖面积、容积都在逐渐缩小。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围湖造田,二是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面积容积减小,湖泊调蓄长江干流径流量的功能削弱,易发生洪灾。对水产养殖、航运等产生不利影响。湖泊湿地形成了独立的生态系统,缩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2年11月12日我国首个太阳能热发电站正式运行。下图为我国太阳能平均总辐射量(KWh/m2)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约为2.考虑综合效益,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是
A.1000KWh/m2
B.1050 KWh/m2
C.1100 KWh/m2
D.1150 KWh/m2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藏地区,在2000——2100KWh/m2,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在900KWh/m2。所以图中最大差值在1100——1200KWh/m2,但不能选边界数,故选D。
2.建太阳能热发电站,需要考虑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市场电力需求。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低,不适合;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密度低,需求量少,不适合;丙地位于内蒙古年太阳辐射强,人员较乙地多,故选C;丁地需求量大,但是年太阳辐射不足,不适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最值计算与工厂选址。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示近地面
A.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D.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小题2: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时,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和④处气温都为3℃,但其海拔高度不同,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大致估计(可以以海平面来参考估计,不影响结论。)①处对应的近地面的气温为21℃,②处对应的近地面的气温为24℃。陆温和海温的变化有季节性,而此题中无相关的季节信息,所以A和C选项无法确定。B选项所述与推论相反,所以B项错误。D项城市和郊区存在温度差异,并且④比①对应的近地面温度要高,所以为城区。
小题2:根据“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这一条件,可以放到同一海拔高度-海平面进行讨论(不影响结论)。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推算:①处气温应该为3.5℃,②处气温应该为2.3℃,③处气温应该为1.7℃,④处气温应该为0.5℃;而实际上这四处实际气温都为3℃,并且①处实际气温低于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温度),说明大气的垂直运动会更加激烈,会导致飞机的颠簸,②③④处实际气温都高于理论气温,说明大气的垂直运动较弱,所以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