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6:35
1、综合题 探究题(8分)):
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来源:91考试网]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①断层
B泰山 ②火山
C富士山 ③褶皱
(3)向斜有时成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A—③ B—① C—②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4)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本题解析:
(1)褶皱是指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断层是指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故图示为
(2)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成,为褶皱山系;泰山是由断层所形成的地垒;富士山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3) 水平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即背斜、向斜。刚形成褶皱时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来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即背斜顶部物质疏松受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两翼物质疏松受侵蚀,向斜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考点: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地理考察,绘制了如下地质剖面。运用有关知识回答3~5题。
小题1:队员在乙处进行考察,最可能发现的地理事物是
A.火山口
B.鱼类化石
C.煤矿
D.金属矿产
小题2:.队员发现,经过甲处的交通线明显多于乙、丙、丁三处,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小题3:丙处正在新建一条南北向的铁路,你认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
小题1:
小题1: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据图回答题。
图例:○?城市
小题1:在上图中 D地旅游中,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图6】
小题2:塔里木盆地城市聚落多分布在【图6】哪类地貌类型上(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上图的山脉、河流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新疆,干旱地区,故图示c沙丘广布;A图表示“V”型河谷;B为山麓冲积扇;D为风蚀蘑菇。
小题2:塔里木盆地的城市聚落多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地势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农耕,故人口集中,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判断不同的地貌类型,并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内陆盆地地区影响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判断依据是?。
小题2:图中N处易发育成?,其原因是?。
小题3:如要判定M处岩层形成时的地质年代,可行的方法有?和?。
小题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循环,在该类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岩,②处的岩石具有?结构。
参考答案:
小题1: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岩层向下弯曲)
小题2:沟谷、河流(峡谷、谷地)?断层构造,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小题3: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根据岩层中的生物化石来推断
小题4:海陆间?岩浆岩?沉积岩?层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沉积岩层在形成时一般呈水平分布,上面的较新,下面的较老。地壳运动会使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关于图中两幅地质构造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B.甲处为向斜构造,乙为背斜构造
C.乙处有河流发育
D.甲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从图中看甲、乙两地岩层都是中间新两翼老,都为向斜,向斜是储水构造,D正确,A、B错。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会有河流发育,C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