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6:15
1、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观测点a的地方时21:00时,a点旗杆的影子指向什么方向: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小题2:从观测点a所处的季节分析,下列发生在中国的地理现象与之吻合的是:
A.松花江流域出现春汛
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季节
C.黑龙江漠河镇出现白夜现象
D.湘.鄂.皖.苏商品棉基地为棉花收摘季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及图示。
小题1:①根据太阳视运动的路径从极地俯视呈顺时针,可知从极地俯视地球呈逆时针自转,该地为北极地区;②北极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即C为正南,然后可知e为正北,b为正东,d为正西,它们对应的地方时,1为12:00,3大致为18:00,5为24:00,7大致为6:00,可知21:00大致在4;③21:00太阳大致在4,影子位于c、a、b这一区域,为东南。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北极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季,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灌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 )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江苏灌南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即6月22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故越接近6月22日,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即可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即为当地时间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故较116°E的地方时早16分钟,故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北京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的区别,并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
B.6时
C.18时?
D.8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东经度数增加部分即为自转方向;故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图示为晨线,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位于120°E,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判断和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经度变化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利用自转方向判断晨线与昏线;掌握晨昏线图上时间问题计算的基本突破:能找出晨线与赤道交点6点或昏线与赤道的交点18点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4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日,荷兰比北京
A.自转线速度快
B.先看到日出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昼更短,夜更长
小题2:荷兰
A.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B.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风力大,降水丰富
D.南北相距500千米
小题3:与火电相比,核电
A.安全性好,原料方便运输
B.发电量不稳定,受气候影响大
C.开发成本低,建设周期短
D.有放射性,易造成空气污染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知,荷兰比北京纬度高,自转线速度慢;北京在荷兰的东方,应先看到日出;荷兰比北京纬度高,该日离太阳直射点纬度比北京远,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3月2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偏北,昼越长,荷兰比北京昼长。故选C。
小题2:荷兰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珊瑚礁分布在热带海区,荷兰在温带;荷兰地区西风带控制范围,直接频临海洋,地势低平,素有风车之国之称,所以风力大,降水丰富正确;南北相距不到4个纬度,没有500千米。故选C。
小题3:核能密集而巨大,地区适应性强,核电运输量小,核电技术日趋成熟,安全可靠,但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