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5:54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所示)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小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本题解析:
(1)根据D湖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推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2)根据降水资料分析。
(3)根据第(1)、(2)题的分析结论回答。第(4)题,抓住图示农耕系统的结果特点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2008年11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问题。
小题1: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小题2:这次降水形成的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冷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气温逐渐上升,气压逐渐下降。是暖锋形成的特征。
小题2: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降水。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
B.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③——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D.④——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小题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小题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A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正确。③表示的是地面辐射,C错。④表示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是大气逆辐射,D错。⑤是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
【小题2】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④是大气逆辐射,可增强④,D正确。
【小题3】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行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多,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③,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气压带及其两侧风带的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气压带是2.当该气压带分布在图示位置时,地中海沿岸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E.高温多雨
F.温和多雨
G.炎热干燥
H.寒冷干燥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图示气压带位于30°附近,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
2.图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9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压线(单位:hPa)图
材料二 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7月份的等温线(单位:℃)图
材料三 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材料一中甲等压线数值可能是________hPa,丁点此时的风向是。(2分)
(2)描述材料二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二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规律。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1 000或1 002东北风或偏北风
(2)北段沿东西方向延伸(或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南段沿南北方向延伸(或沿经线延伸),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
(3)降水集中于冬半年(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A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降水总量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降水总量较少。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趋势分析,甲等压线可能是1 000或1 002hpa。 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所以丁点吹东北风或偏北风。
(2)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因素或地形、海陆因素。读图,根据24℃等温线分布分析,该线北段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南段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沿南北方向延伸,或沿经线延伸。
(3)A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降水总量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所以降水集中于冬半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全年降水总量较少。所以降水差异较大。
考点:等压线图,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不同区域降水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