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5:34
1、综合题 (14分)下图为“某地水循环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2分)
(2)图中①②③④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环节②为______________;假如图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则环节(填数字) 增多。(4分)
(3)从地质构造看,图中甲处是 ,甲、乙、丙三处中,要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 处。(4分)
(4)丙处不适合修建水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分)
(2)水汽输送(2分); ④ (2分)
(3)向斜(2分); 乙(2分)
(4)丙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大坝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适宜修建水库(4分)。(要写上关键词是“断层”和“地质构造不稳定”,每要点2分,满分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海洋和陆地都参与了,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2)读可知,②从海洋吹向陆地,应该为水汽输送;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则地表径流增多,图中④为地表径流。
(3)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故应该为向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图中乙地岩层向上凸,故应该为背斜。
(4)读图可知,丙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地,在此修建水库大坝,容易导致大坝变形,溃堤,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修建大坝。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及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生物类型。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石花洞是中国乃至世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上图为石花洞内景观,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地质作用最主要的是
[? ]
A.流水溶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温带,植被发育具有复杂性古老性、连续性的特征,园内植被类型主要为
[? ]
A.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参考答案:
11.C
1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山”属于
A.背斜形成褶皱山
B.向斜形成褶皱山
C.断层形成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火山
【小题2】图中“库姆塔格沙漠”与“低丘”所在地,相同的地质形成过程是
①断裂下陷 ②风力沉积③风力侵蚀 ④河湖沉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北山南侧是断层,岩层相对上升,所以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C对。不是褶皱构造形成的,A、B错。图中不能表明有火山活动,D错。
【小题2】读图,根据图例,两地形成过程都有断层作用,地壳断裂下陷,①对。岩层中都有第三纪河湖粗砂、泥岩,④对。库姆塔格沙漠主要是风力沉积,低丘主要是风力侵蚀,②、③错。所以C对。
考点:地质构造类型及成因,地貌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皱类型( )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小题2】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形成山地丘陵,向斜形成河谷、盆地
B.山地丘陵由较软弱的岩石构成
C.河谷、盆地发育于软弱岩层与向斜的核部
D.河谷、盆地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而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岩层弯曲由C岩层至K岩层都有弯曲,至K岩层以上部分没有弯曲,因此K岩层为界线,在K岩层形成之后发生褶皱,根据岩层走向和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可判断,其褶皱类型为向斜,因此D正确。
【小题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与背斜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地,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为“地形倒置”,因此A和B错;山地丘陵为侵蚀中较坚硬的难以侵蚀的部分,为较硬的岩层,B错;读图可知,图中河谷、盆地发育于向斜核部,此处岩层形成最晚,较软弱,易侵蚀,因此C正确。
考点: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表形态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