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3:31
1、多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
[? ]
A.乙处为河口三角洲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东岸冲刷严重,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B.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
C.甲处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溶洞存在于石灰岩岩层中,四个钻孔中有一个没有钻在石灰岩岩层中,不会出现溶洞,A错;乙处有花岗岩脉,附近岩石受其影响可能发生变质作用,可能有变质岩,B正确;甲处是断层,可能有地下水出露,可能补给河水,C错;铁矿体分布在断层线两侧,且位置错位,应是出现在断层之前,D错。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小题2: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a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岩层的分布可以判断岩层的沉积顺序①③④⑤,②处的岩浆岩最后形成;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先形成褶皱后断层,然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与M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北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小题2:北半球向右偏,d岸受到侵蚀,e岸受到堆积,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水电站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落差大,径流丰富;a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b河段位于河流的中游,有落差,以侵蚀为主;a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岩层形成顺序和河流两岸地质条件的成因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小题2: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均属于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从岩石到碎屑物主要是风化作用;从残积物到沉积物,主要是搬运作用。正确答案选A。
小题2: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均属于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沉岩,正确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及主要形式。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五种方式。
2.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形:
分布区
外力作用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黄土高原的形成
沙丘、沙垄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