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20:04
1、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④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⑤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加剧,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没有跟上,工业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2.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E.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F.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G.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H.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甲地应位于草原地区,而在井周围出现斑点状荒漠化圈,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而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2.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我国某地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小题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C.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形区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太湖平原1月均温在0℃以上,山东丘陵距离秦淮线(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不远,1月气温不会达到-16.4℃,所以该地区不可能是太湖平原和山东丘陵。从该地形区森林覆盖面积来看,也不可能是黄土高原。所以,最与可能是三江平原。
小题2: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阻挡了水的下渗。④所述不属于自然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要求。(10分)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8分)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请在下图中绘制)(2分)
参考答案:(1)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原因;(4分)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4分)
(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高线的综合分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为东南丘陵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形雨少于处于山地迎风坡的A地,同时位于台湾山脉雨影区,降水较少。第(2)题,从图中找出400m或者400m最接近的点,然后大体判断400m等高线的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规划中的粤赣运河( )
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无一害
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粤赣运河在两河流距离最短连接,应是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运河的贯通,可发展航运、养殖等,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会对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对鄱阳湖水量的影响;穿越南岭而不是武夷山;。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