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18:22
1、综合题 图14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北半球的季节为____,从气压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2分)
【小题2】北京的风力比东京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此时郑州面临 锋过境,气温将变 气压将变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冬季 低压中心
【小题2】北京的等压线比东京密集,所以北京的风力较大。
【小题3】冷锋 低 高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陆地形成高压,气温低,所以图示北半球的季节为冬季,从气压分布状况看,乙处为低压中心。
【小题2】比较风速从等压线的疏密进行判断:北京的风力比东京大的原因是:北京的等压线比东京密集,所以北京的风力较大。
【小题3】根据图中锋面符号判断:此时郑州面临冷锋过境,气温将变低气压将变高。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评: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E.热带雨林气候
F.热带沙漠气候
G.温带大陆性气候
H.地中海气候
I.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G.温带草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参考答案:1. C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 ~ 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 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 组应为④⑥⑦,即 C 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林气候,即 A 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 在 10℃ 以下,最冷月在 -20℃ ,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 C 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10”( 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题。
1.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3.①②两地热力状况为
A.A1
B.B1
C.C1
D.D1
E.两者均增强
F.两者均减弱
G.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H.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I.A1>A2
G.B1>B2
C1<C2
D1>D2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
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3.: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②地多,所以A1>A2。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并结合大气吸收作用、云层的反射作用和大气密度对削弱作用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中a、b、c为等值线,且数值a>b>c。下列有关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为等温线图,等温线弯曲为地形所致,则该处是山脊
B.若图为等高线图,则B处气压比C 处低
C.若图为等压线图,则该地天气晴朗,A点吹偏北风
D.若图为低空等压面图,则该处垂直气流为上升气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若图中为等温线,等温线弯曲为地形所致,数值a>b>c,等温线凸向低值区,则该处为山谷,故A错误;若图中为等高线图,数值a>b>c,等高线凸向低值区,B处为山脊,海拔较高,低压较低,故B正确;若图为等压线图,则该天气系统为高压中心系统,垂直方向气流以下沉为主,天气晴朗,A点盛行偏南风,故C错误;若图为低空等压面图,则近地面形成高压,垂直方向气流以下沉为主,故D错误。
考点:等值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的中心,在我国南海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所经过海域风力达16~17级。下图为台风‘海燕’行进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超强台风“海燕”中心于2013年8月8日17时移至南海甲海域,预计其移至我国海南岛东南方乙海域时的时间大约是
A.8月9日6时
B.8月10日6时
C.8月9日23时
D.8月10日20时
小题2: 中央气象台根据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气象信息预测台风的移动路线和方向,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数字地球
小题3:关于台风对我国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缓解酷暑伏旱
B.补给淡水资源
C.减轻干旱程度
D.减少地质灾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甲乙两海域的经纬度计算,两海域的距离大约是1110千米,因台风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35公里,大约所需时间为30小时,因此移至乙海域时间大约是8月9日23时。故选C。
小题2:根据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气象信息,利于GIS技术可以分析预测台风移动的路线和方向;而GPS和RS只是获取台风的空间位置信息,不能用来预测;数字地球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故选C。
小题3:台风多生在夏秋季节,所以可以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台风能产生强降雨,可以补给淡水资源,减轻干旱程度;而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所以不能减少地质灾害,而是增加地质灾害。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