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15:36
1、单选题 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沿铁路设城
B.沿公路设城
C.沿河流设城
D.在山地关隘处设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在我国南方,河流众多,所以水运是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居民的生产、生活大多数与水有关,所以南方的城市大多数沿河流设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小题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岩层是沉积岩,说明形成时期地势低。岩层有明显的外力侵蚀痕迹,说明后来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地势变高,被外力侵蚀,A对。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变形,没有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的痕迹,B错。沉积岩层中常常会有化石,C错。岩石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错。
小题2:东非大裂谷是断裂陷落地带,地质构造属于地堑。选项中A构造是地堑,所以A对。B是背斜,C是向斜,所以B、C错。裂谷带是沉积岩,不是岩浆岩,D?错。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褶皱
C.向斜
D.断层
小题2: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形可知,图中乙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断层构造,选项D正确。
小题2:背斜储油向斜蓄水,所以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构造属于背斜构造,在甲、乙、丙、丁四个选项中,只有丙处为背斜的顶部,开采油气最适合,选项C正确。
小题3:穿山隧道宜选择在背斜构造处,主要原因为岩石相对疏松,易施工,工程量小;岩层呈拱形构造,工程坚固;隧道内不易蓄水,选项C正确;甲处为向斜构造,岩石坚硬,不易施工,因岩层向内倾斜,容易蓄水,选项A错;乙处是断层构造,岩层断裂错动,易出现安全事故,选项B错;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1)甲虚线框内为何种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5分)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5分)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6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1分)冲积扇上为“地上河”(1分);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1分);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1分);黄河流量的变率大,洪峰高,洪水期出山口处为峡谷,水流更急。(1分)
(2)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1分),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多,海岸线向海上推进(1分);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输沙量越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越明显(1分)。
影响因素还有: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2分,每点1分)
(3)离黄河冲积扇较远,不易被黄河泥沙淤塞(2分);地势低,水源充足(2分);有天然河流、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地形,堆积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洪峰高是,洪水出山口,水流更急。
(2)读图可知,黄河河口位置积沙量大,海岸线向海上推进,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沙量越大,向海上推进越明显,故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因素还有: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
(3)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天然河流湖泊利用,可减少工程量,远离黄河冲积扇,不易被泥沙淤塞。
考点:区域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以下各种岩石中,成因相同的是
[? ]
A.花岗岩、砂岩、石英岩?
B.砂岩、石英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D.石英岩、大理岩、片麻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