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14:33
1、单选题 地球上诸多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通常可以用循环模式图来表示,若下图表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两地代表下垫面,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的气压高于乙地
B.④处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C.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
D.②处的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题2】若图代表白天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陆地
B.乙代表海洋
C.②代表海风
D.②代表陆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丙地位于乙地上空气压低于乙地,A错。④处于高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B错。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甲地空气收缩下沉气温较乙地低,C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D正确。
【小题2】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代表海风,乙代表陆地,甲代表海洋,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2分)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根据材料描述该气候特点并说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5分)
(3)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1分)
(4)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地中海气候(1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
(2)地中海(1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2分)
(3)冬(1分)
(4)乙(1分) 当气温最高时,降水最多,(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等。
(1)由图形推断,甲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并且最高气温在2月份,应位于南半球。乙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并且雨热同期,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在亚欧大陆的西部;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故形成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
(3)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
(4)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此气候雨热同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其中表示台风及沙尘暴过境前后的曲线分别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8“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题。
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信风带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F.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G.降水量越来越大
H.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特征,基本有两种类型:与海岸线平行;呈闭合状,并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判断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为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2.此时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错误;由南向北,河流汛期逐渐变短,降水量逐渐减少,故B、C错误;但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白昼越来越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结合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南北分布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关于东亚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为西南风,高温多雨
B.冬季风为西北风,寒冷干燥
C.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D.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一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夏季风为东南风,温暖湿润,故A错误;冬季风为西北风,寒冷干燥,故B正确;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故C错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季风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