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环境与环境问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20-01-16 06:07: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监测资料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时发布。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①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③加快汽车油质量量的转换升级?
④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替代矿石能源
A.家庭燃煤是PM2.5的首要污染源
B.PM2.5是造成北京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
C.PM2.5浓度会影响当地气温
D.夜晚近地面气温低导致PM2.5浓度降低
E.①②
F.②③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如利于水汽凝结,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等,故答案B正确。北京市雾霾天气形成,PM2.5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PM2.5的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夜晚近地面气温低,产生逆温层时,会导致PM2.5浓度升高。选项B正确。
2.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采取的积极措施主要有: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加快汽车油质量量升级,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等。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酸雨防治措施。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但不可能全面替代矿石能源。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PM2.5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分)
近日,绵阳周边高新区、青义镇、南塔村等地许多农民把油菜秸秆就地燃烧,引发了绵阳城区烟雾笼罩。“狼烟围城”这一举动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燃烧后的灰可以作为肥料还田,但在燃烧过程中,地表土层中的某些养分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肥力损失。其实燃烧产生的灰质肥料,如钾肥,也不是因为燃烧才产生,而是原本就存在于秸秆中,只是燃烧消耗了其他物质使其含量比例提高而已,可以用其他手段加以利用。长期的燃烧造成有机肥力下降,无机肥力提高而已。此外,空气中的PM2.5和PM10也与农作物秸秆燃烧有很大关系。

(1)材料反映了哪两类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3)为防止“狼烟围城”再次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农民应采取哪些措施。(列举两点)


参考答案:(1)环境污染(1分)?生态破坏(1分)
(2)发展问题(1分)
(3)生态农业、秸秆还田、秸秆生产沼气、秸秆加工饲料、秸秆造纸(任答2点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1)材料以大气污染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和土壤肥力下降反映生态破坏问题。
(2)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也必然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故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狼烟围城”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燃烧秸秆,故治理措施主要从秸秆的合理使用分析,如秸秆还田,秸秆生产饲料;秸秆造纸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化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由一个科学小组,历时4年完成了一项名为“生物多样性缺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调查。结果发现海洋多样性——海洋鱼类、贝类、鸟类、植物和微生物等种类,按目前的速度,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鱼类和贝壳类中将有90%完全消失,烧蛤蜊、蟹肉丸、炸鱼排,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海鲜可能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1)请你谈谈长此下去许多海鲜为何会相继消失,而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为什么?
(2)谈谈这幅图片对你有何启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整个生物界都是一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网络。由于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现象非常严重。(4分)
(2)人类要注意加强对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措施:①加大对渔业水体污染整治。②控制近海水域捕捞,养护渔业资源 。③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④是加快建设鱼类自然保护区。⑤是继续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作。⑥是加大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合理即给分,共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长此下去海鲜消失的原因,结合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来分析;结合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来回答图片的启示及解决海洋渔业资源衰竭的措施。措施从加大渔业污染的防治、控制近海水域捕捞,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作,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小题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下降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上升,我国华北地区河流为外流河,降水为其主要补给类型,华北地区降水集中7-8月,林地减少使使森林调节能力下降,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加,汇水时间减少,河流丰水期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D对。
小题2:图中可知该地主要是森林减少,不是草场,不是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①错;图中没有湖泊不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②错;森林面积减少是过度砍伐、开垦山地的结果,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③对;城市化面积扩大,地面硬化,下渗能力下降,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④对,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