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05:32
1、单选题 有关岩石圈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故A、B、D选项都错;生物圈广泛分布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圈。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每空2分,8分)
(1)图中地震波:A是 _ ;B是 _ 。
(2)图中分界面:D是 。
(3)图中圈层: E是 。
参考答案:
(1)横波 ; 纵波
(2)莫霍界面
(3)地幔
本题解析:
(1)地震波有横波与纵波两种。横波波速慢于纵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A为横波、B为纵波。
(2)在D界面上,地震波波速变快,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
(3)F界面为古登堡界面,D与F界面之间为地幔。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大庆中学30周年校庆日(9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2.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E.我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F.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G.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H.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对地球运动意义的影响。
1.9月5日处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并逐渐向赤道移动,故B项正确。
2.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A错误;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变小,B错误;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C错误;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不断扩大,D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该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2.当大庆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时,地球公转到图中3.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点时4.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点时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其轨道为一正圆
C.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
D.太阳居于轨道中心
E.A
F.B
G.C
H.D
I.公转线速度一年中最快
G.公转线速度一年中最慢
公转线速度加快
公转线速度减慢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进入夏季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0
春分至夏至
秋分到冬至
夏至到秋分
冬至到春分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4. A
5.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A错误;公转轨道为椭圆,B错误;公转速度不断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C正确;太阳居于椭圆的焦点上,D错误。
2.大庆位于北半球,白昼最长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D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夏至日;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则A表示秋分日,C表示春分日。
3.结合上题分析,地球公转到B位置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一年中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A错误;地球公转线速度一年中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B错误;冬至日正逐渐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正确。
4.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表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
5.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故从春分到夏至日极昼现象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并掌握公转过程中的公转速度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导致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世界上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A.亚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非洲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为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