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0-01-16 06:03: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当地采用西四区区时,且为夏令时),智利发生特大地震,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南纬35°48′,西经72°42′海域。据此并读图完成1~4题。

小题1:此次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
A.2010年2月26日15时26分
B.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
C.2010年2月27日18时34分
D.2010年2月28日2时34分
小题2:图中示意的四个城市中距震中最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图中②城市至③城市的海岸线约长
A.232千米
B.410千米
C.671千米
D.728千米
小题4:对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介绍,不可信的是
A.市区铜像雕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B.一年四季棕榈婆娑,绿草如茵
C.向东眺望远处可见白雪皑皑的山峰
D.当地的冬季干燥温和,夏季凉爽多雨雾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当地采用夏令时,则比当地的区时时间早一个小时的时间为2月27日3时34分,则北京时间比其早11个小时为2月27日14时34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震中位于南纬35°48′,西经72°42′海域,所以图中③地距离震中最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图中②与③地之间相隔纬度大约为5°,所以距离约为550km,C选项最为接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4: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智利北部与秘鲁沿岸,海水因持续向西的气流吹送而呈离岸方向的洋流,流向西太平洋,深海的冷海水上涌补充;当“圣婴”现象发生时,气流减弱,表面海水由西太平洋向东流至秘鲁沿岸,上升流消失,沿岸水温升高,气候出现异常,常造成自然灾害。据此回答下题。
1.“圣婴年”(厄尔尼诺)时秘鲁沿岸因气候异常带来的自然灾害为:2.“圣婴”现象亦对秘鲁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圣婴”现象亦对亚太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且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
A.地震
B.水灾
C.旱灾
D.海啸
E.秘鲁渔场的渔业资源明显减少
F.渔产加工产品出口的数量锐减
G.沿海岛屿的鸟粪层会大幅减少
H.粮食作物也因此无法自给自足
I.澳大利亚
G.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圣婴年”(厄尔尼诺)时秘鲁沿岸因温度升高,气流上升导致降水增多,形成水灾。
2.“圣婴”现象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也因失去食物而饿死,渔民失去生计。与之相符的是A、B、C。错误的是D。
3.“圣婴”现象亦对亚太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变得干旱,会引起森林火灾。印度尼西亚地跨亚洲和大洋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地质灾害在世界许多城市出现,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严重灾害之一。图9为“地下水漏斗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
25.下列有关城市地质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城市地质火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城市建筑群过于密集
B.城市水漏斗区一旦形成无法消除
C.城市地面下陷主要原冈是过量开采地下水
D.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导致排洪顺畅?
26.为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动态,可采川的较为便捷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RS ?D.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25.C? 26.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E.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F.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G.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H.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2.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 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故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地区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结合图示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大的原因,本地区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试分析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大型建设工程要加固,要有防震结构;对于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尽量避开,或者是对岩体进行加固。
(2)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降水量大,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