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9:33
1、单选题 有关地球公转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半长轴比半短轴长21千米
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心
C.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面
D.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公转轨道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半长轴比半短轴长2万千米。太阳不是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心,而是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地于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南极上空向下看,则相反。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011年5月26日,云南首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在昆明石林县(约103°E,24°N)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是( )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
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
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小题2: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 )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的主要有利条件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故AC错误;而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地形崎岖,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工程量加大,故选D项。
小题2: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能,发电集热板应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春分日,日出正东、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日落正西,故A项正确;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B错误;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与春分日一致,C错误;冬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东南、正午正南、日落西南方向,D错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仅要掌握影响年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还需要结合题意,准确判断我国的日出、日落方向的季节变化规律,利用太阳视运动的图示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张先生出国旅行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贾先生出国旅行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时间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显示的是6点,该岛屿的经度是
A.160°E
B.40°E
C.150°W
D.80°W
小题2:当地正午时,贾先生发现当地物体都没影子,而手机上的日期为9月23日,该岛屿的纬度为
A.0°
B.23°26′N
C.23°26′S
D.32°26′N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为6点,而当地时间为12时,而此时东十二区的时间应为10点,故判断当地时间为昨天的12时,即较北京时间晚18个小时,即当地位于西十区,中央经线为150°W。
小题2:当地正午时没有影子,判断太阳直射,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正午日影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运动有直接关系的是:
A.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的城市汕头;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C.北京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D.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与地球自转有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球上四季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结果,关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变大,温带变大
B.黄赤交角变小,温带变小
C.黄赤交角变大,寒带变大
D.黄赤交角变变化对五带的变化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度数相等;而与极圈度数互余,故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