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7:30
1、单选题 图中①~④中,正确反映河流枯水期水体补给关系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关系。河流枯水期,则河流水位较低,故地下水补给河流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故选D项。
点评:知识性试题,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图甲) 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乙)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6分)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分)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2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2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分)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2分)。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吧(2分);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2分)。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本题解析:
(1)洞庭湖与长江相连,长江最终汇入太平洋,故该湖为外流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其过程为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夏季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从图中降水曲线变化及时间分布可知,该地区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热力环流主要体现的是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陆地和水体的比热不同,吸热和放热速度不同,故产生气温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流下沉,水汽蒸发,降水少;夜晚湖面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故湖面夜晚多雨。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湖泊具有调节径流、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湖泊面积缩小,这些功能都减弱,易出现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考点:水循环类型及过程;湖泊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湖泊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京津鲁豫地区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1997年前四省(市)人均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A.水资源总量减少
B.人口总量增长快
C.全球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D.经济发展快、水资源消耗大
小题2:2000年后,北京、天津人均水资源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A.降水年际变化小
B.农业用水总量变化小
C.生活用水总量变化小
D.跨流域调水保障了供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四个备选项中通过分析,加以排除。就自然环境或者某要素来说,会出现某些变化,但其变化往往是缓慢渐变,一般不会激烈变化(除自然灾害的出现),图中四省(市)在1997年前人均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就不会是水资源总量的减少造成。全球气候异常、降水偏少,该说法也与实际情况不符。按照四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1997年后经济仍然较快发展,但人均水资源有升有降,因此,D项说法也不可能。所以,通过比较分析,最有可能是人口总量增长快。
小题2:从四个备选项中通过分析,加以排除。北京、天津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A项错误。随着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在增多,特别是随着城郊农业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是增加的,B项错误。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总数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C项错误。所以,最有可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了水资源的供应,使得2000年后,北京、天津人均水资源变化幅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属于海陆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A.长江东流入海
B.塔里木河夏汛
C.关岛附近海域的台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长江水从陆地流向海洋,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该空间格局相匹配的是我国
A.水资源的南多北少
B.地势的东高西低
C.人口的东多西少
D.经济水平的南高北低
小题2:造成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植被
C.地形
D.土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能明显看出:高水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及吉林、山西、贵州;中水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北方地区;低水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及北方东部的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主要体现出水资源的南多北少的情况,故A正确。而地势和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为东西的变化,与图中的南北的变化不符,故B、C错。经济水平也不能说南高北低,而主要也应为东高西低,故D错。
小题2:贵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且总量较多;地形区上属于云贵高原,而此处分布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地下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导致地表水不易保存,而地下水相对较丰富。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稳定,导致开采地下水难度较大,所以该区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地表水。从经济地带上来看,贵州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目前经济处于发展阶段,速度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故地表水难以满足其要求。综合以上,贵州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的原因为该地区的地形,使地表水不易保存。故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