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7:30
1、单选题 9.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量甲图区域多于乙图区域
B.乙图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比甲大
C.甲乙两地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都大
D.乙图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早,时间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小题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小题3】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
A.甘蔗
B.棉花
C.油菜
D.花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故其补给主要为湖泊水。B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D正确。
【小题3】雨季湖泊水位高,湖泊沿岸被湖水淹没,不能进行水稻种植。在枯水期湖水水位下降,湖盆大面积出露,此时种植水稻。故当湖泊沿岸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为我国冬、春季。四个选项中,只有油菜是越冬作物,C正确。
考点:热带季风气候、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农业生产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34~36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
小题2: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D.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
小题3: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C.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D.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A水文观测站位于洞庭湖的上游地区,没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因此其流量变化较大。B水文观测站位于洞庭湖的下游地区,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因此其流量变化较小。
小题1:F图中沙洲露出的较多,说明河流的流量较小,此时有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补给作用,因此A处的流量小于B处。
小题1:湖泊对河水具有调节作用,退耕还湖使湖泊面积增加,对河水的调节作用增强。只有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小题2:图标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下渗;⑤表示地下径流,图中缺少水汽输送环节,选项D正确。
小题2: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农业生产活动扩大,会使蒸发和地表径流加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对于降水环节影响不大,所以选项中有②的错,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题。
1.a、b两处洋流流向正确的是2.M地沿海海域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卜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E.卜升丰卜偿流形成大渔场
F.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G.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H.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南美洲西侧的洋流a是秘鲁寒流,b是沿岸的上升流。
2.M地沿海海域因上升流带来海洋底部的磷酸盐和硅酸盐供浮游生物需要,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