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6:08
1、综合题 该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 问题。(11分)
(1)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 _,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5分)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5分)冲积扇(1分); 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1分)河谷呈“V”字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1分)河床横剖面呈槽形。(1分)
(2)(2分)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1分)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1分)
(3)(4分)沿河、沿海岸分布(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对比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以及其中所含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流水的作用、农业用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影响聚落空间分布的因素。
(1)根据等高线,C处处于河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A为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2) 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小。林地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开垦耕地使土质疏松,山坡毁林开荒更会加重水土流失,河流含流量增大,河口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减缓,泥沙沉积,最终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聚落沿河沿海分布,这些地区的突出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
考点:1、河流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2、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带来的影响。3、影响聚落空间分布的因素。
点评:该题既考察了自然地理的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又考察了人文地理的聚落的分布,还考察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各景观图要判读准确,①为褶皱景观图,为水平挤压力内力作用所形成;②为风蚀蘑菇地貌,为干旱区风力的侵蚀地貌;③为三角洲景观图,为流水的沉积地貌④为断层景观图,为内力作用所形成。
考点:考查景观图的判读及所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 )
A.甲——沉积岩
B.乙——喷出型岩浆岩
C.丙——变质岩
D.丁——侵入型岩浆岩
【小题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③——重熔再生
B.④—一外力作用
C.⑤——地壳上升
D.⑥——固结成岩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甲、乙均由岩浆所形成,为岩浆岩,其中甲形成于地表且可直接变成沉积物,说明为喷出型岩浆岩,则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由沉积物所形成,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
【小题2】③是岩浆形成侵入型岩浆岩的过程,为岩浆侵入;④是变质岩形成岩浆的过程,为重熔再生;⑤是各类岩石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⑥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固结成岩作用。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读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2、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
C、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3分)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2分)
(2)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干湿交替(3分)
(3)热带荒漠带?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 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5分)
(4)沿岸暖流增温;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本题解析:
(1)根据板块构造分布,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所以多火山地震发生。
(2)根据气候类型分布,A自然带对应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交替变化明显。
(3)根据B自然带的分布位置,判断是热带荒漠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分布在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这一特征的形成因素是跨纬度广,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所以有地形、大气环流影响。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气候干旱。
(4)C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纬度看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形成热带雨林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