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20-01-16 05:53: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9-21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貌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B.沙漠广布,风蚀强烈
C.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D.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小题2:图示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改良土壤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小题3:关于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发展种植业
B.乙处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
C.丙处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D.丁处打坝建库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易受侵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沙漠广布,风蚀强烈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地貌特征。
小题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措施是保塬、护坡、固沟。
小题3:甲地为塬,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乙处为缓坡,可以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丙处位于沟谷地带,不宜搞种植业;丁处打坝建库,可以拦泥蓄水。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将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名称填在表中。(4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
?

?
?
(2)说明近年来甲图中A、B区域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4分)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4分)
(4)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区位优势?(4分)
(5)到2012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九连增”,你认为下列符合粮食增产方式的途径有?(多项选择题)(4分)
A. 大幅度扩大耕地面积?
B.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湖还田
D.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E. 大范围改造湿地,排干沼泽,变湿地为耕地
F. 培育良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
G. 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答案:(1)甲: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4分)
(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4分)
(3)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4分)
(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4分)
(5)BDFG (4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区域轮廓判断,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油菜、棉花等;乙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玉米等;主要的经济作物为甜菜、大豆等。(2)结合上题分析,甲图中的A、B湖泊为我国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由于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面积缩小,故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灾害多发等。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可从湖泊面积缩小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等方面分析,主要从河流上游的植被保护、该地区的退田还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3)图示C、D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故热量不足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治理措施一般从调整农业产业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培养良种和加强保温效应(温室生产)等方面分析。(4)图示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平原,而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故甲区域农业生产主要的优势在于光热水条件和劳动力、科技等方面。(5)可结合排除法分析,目前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故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A错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种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B正确;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科技的发展,提高单产而形成,故DFG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发展和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试题,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等内容分析,注意区域发展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河流为世界上著名的大河,读图写出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某国际环保组织统计,近年来该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反而增大、
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原因。
———————————————————————————————————————————
(3)图示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但其运输量比较小,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地区也为全球所关注。请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
产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势高,中部地势低平。
(2)森林被大量砍伐,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人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被抬高,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3)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运输需求小。
(4)主要问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产生原因:跨国公司大量砍伐森林,迁移农业也对热带雨林造成了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从“自然因素” 方面进行分析,排除选项中含有①的A和C,只在B D中做选择,欧洲西部地势平坦,其水能资源就不可能丰富,排除选项B。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一,河川径流稳定,地势平坦,水流平稳,这都有利于发展航运。
考点: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利用条件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对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熟悉,同时注意河流的的航运要求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小等基本常识。试题难度不大,需要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图3--2--3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7~8题。

小题1: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小题2: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主要是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