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51:55
1、单选题 下面能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模式图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注意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产,而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故C图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地形起伏较大
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
③有充足的水分
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2】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材料可知要有融化、冻结过程,则当地气温在0℃左右波动,且有充足的水分,而材料中“粗细物质”“泥土和小岩层”可知岩石颗粒大小不一,故B。
【小题2】由上题可知,形成是环地区的气温应该在0℃左右,故应该在纬度最高的西伯利亚平原,故选C。云贵高原、亚马孙平原和撒哈拉沙漠气温都大于0℃。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1.图中东部的地貌是2.形成东部地貌过程中最明显的时间是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峡谷
D.峡湾
E.1月
F.4月
G.7月
H.10月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东部地貌为河流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2.该地位于台湾省东部,河流的汛期在夏季(7月),沉积作用最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貌类型的判读与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河流的部分挟带物发生沉积,形成由出山口顶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即冲积扇。
知识拓展:河流地貌
①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②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③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不包括哪种作用
A.溯源侵蚀
B.刨蚀
C.下蚀
D.侧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刨蚀为冰川作用下的侵蚀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