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49:25
1、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范围变大
B.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变大,即回归线度数变大,故热带范围变大;极圈度数变小,而极圈到极点之间的范围变大,即寒带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都变大,则温带范围变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及时归纳黄赤交角与五带划分的界线(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昼夜半球示意图,虚线标线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该图是以?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是昏线。
(2)全球进入新的一天比例为?。
(3)如图所示北京的日期为?(含月和日),北京时间为?。
(4)B点日出时刻为?,昼长?小时。
(5)N、B、A三点白昼时间从长到短排序是?,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①N、B、A?②B、A、N?③A、N、B?
(6)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参考答案:(1)南极点? PN。?(2)7/8
(3)12月22日? 17时?(4)3时? 18时
(5)②?③?(6)46°52′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判断为南极点,顺着自转方向,经过PN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2)根据图示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经度为45°W,时间为6时,计算0时所在经线为135°W,故新的一天从135°W向东到180°,占7/8。(3)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节气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根据45°W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4)图示B点即为当地的日出时间,根据M点为6时,推算为3点。日出3点,则上午为3点---12点,则昼长为18小时。(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由A点所在的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6)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问题
1.形成昼夜的原因是:2.图中3.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E.AB是晨线
F.AB是昏线
G.AN是晨线
H.BN是晨线
I.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G.地球公转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
一个恒星日
参考答案:1. D
2. C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分析。
1.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故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昼夜现象。
2.图示结合北极上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AN线为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即晨线。
3.日常生活中的一天以太阳为参照,故为太阳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日历中所示夏至时刻是“北京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2005年夏至时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该日地球接近___________ (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快或慢)。(2分)
(4)该日南昌、南京、南宁三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择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该日正午时分,南昌市某校操场上一旗杆的影子朝向是____________。(2分)
(6)该日福州(2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23°26′N,68°E?
(2)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3)远日?慢
(4)南京、南昌、南宁?
(5)朝正北?
(6)87°26′
本题解析:
(1)根据2005年夏至时分为15时28分,比12:00早3小时28分,判断夏至日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68°E,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68°E。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3)夏至日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远日点的日期为7月初,所以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三地中南宁的纬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南京的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
(5)南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分,太阳位于南昌市的正南方,所以南昌市某校操场上一旗杆的影子朝向是正北。
(6)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根据公式H=90°-两地纬度差=90°-(26-23°26′)=87°26′。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问题。
小题1: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小题2: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上的某一地一年中有两次昼夜长度相同的机会,这两次时间一般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由二十四节气分布可知,选项C正确。
小题2:若坐标原点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则①②③④分别是大暑、立冬、冬至和芒种;若坐标原点对应的日期为冬至日,则①②③④分别是大寒、立夏、夏至和大雪。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