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48:44
1、单选题 1.图中48o纬线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是2.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地点中,易发生地震的是3.N处附近海域是
A.6个
B.3个
C.2个
D.1个
E.P、 Q
F.Q 、M
G.P、 N
H.M、N
I.英吉利海峡
G.盐度最低的海区
纽芬兰渔场
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由题意“480纬线”可以得出是“48oN”或是“48oS纬线”,由题意可知 “48oN”符合题意,它经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2.由于180°经度经过白令海峡,经过太平洋,因此M、Q两地位于太平洋沿岸,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消亡边界上。易发生地震。
3.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是热带洋面;由题意,可以看出图中圆圈是以地轴为圆心,48oN为圆弧的圆,与 “180°经度”相对的经线是“0°经线”,从0°经线开始,沿逆时针方向的180度为东经度,沿顺时针方向的180度为西经度,由此可以定位N位于北美洲的大陆东岸,C答案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六大板块。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判断,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小题2: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板块边界类型:(4分)
甲 ;乙 。
⑵写出板块名称:(2分)
A ;E 。
⑶地中海面积将 , 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4分)
(2)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2分)
(3)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4分)
本题解析:
(1)板块边界类型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甲属于生长边界,乙属于消亡边界。
(2)A为亚欧板块,E为印度洋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美洲板块,D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3)地中海面积将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考点:主要考查了六大板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与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左图为摄影爱好者拍摄的A城景观图,右图为当地遥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城所在地形区名称为
A.U形谷
B.河流凹岸
C.冲积扇
D.三角洲
【小题2】该摄影爱好者拍摄左图景观时的地点可能位于A城的
A.偏西方
B.偏南方
C.偏东方
D.偏北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山谷应是V型谷,A错。A城位于河流的凸岸,B错。从左图可以看到A城所在地是山谷口处,是山麓冲积扇地貌,C对。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D错。
【小题2】根据右图的指向标判断,A城的公路是南北方向延伸,所以在左图中,拍摄者的拍摄地点应位于A城的偏西方,A对。B、C、D错。
考点:地形类型及成因,地图上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面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小题1:若图中M、N、P、Q构成水循环,则Q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M、N、P、Q构成某日热力循环,则Q表示_______________风。
小题2: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3:图中⑤--⑧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小题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名称。A和B是____________岩、D是_____________岩。
小题5: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乙地是______________;从地表的形态判断,图中甲地的地貌是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6:丁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________(上升或下降)。
参考答案:
小题1:径流?陆风?
小题2:①②③④
小题3:变质?重熔再生?
小题4:岩浆岩?沉积岩
小题5:背斜?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小题6:上升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Q表示径流。如果为热力环流,Q为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小题2:根据图示:甲处为向斜,中间岩层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是①②③④。
小题3:根据图示:⑦是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⑧表示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小题4:根据图示:A和B是岩浆岩、D是沉积岩。
小题5:图中乙地岩层向上弯曲,所以图中乙地是背斜;甲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所以从地表的形态判断,图中甲地的地貌是山岭。
小题6:丁地为地垒,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上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