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35:38
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该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关于图3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约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夹角,故黄赤交角为23°26",A错误;图示角α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B错误;由于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故黄赤交角的度数始终不变,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本题还可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表是合肥某月连续4日气象预报及相关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段
A.合肥正午太阳高角逐渐增大
B.合肥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过境导致天气变晴
B.16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最弱
C.大气对流旺盛形成对流雨
D.18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此时段,合肥的日出时间逐渐变早,白昼时间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在增大,A对。但此时段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合肥昼短夜长,B、C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在向远日点移动,速度逐渐减慢,D错。
小题2:根据表中的气温变化判断,锋面过后气温上升,说明是暖锋,不是冷锋,A错。16日夜晚是阴雨天,大气逆辐射强,B错。表中是锋面降雨,不是对流雨,C错。18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降低,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上,晨线与昏线在南北半球相接时有两个交接点。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6月22日,两交接点情况相同的是
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
小题2: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图3的折线表示M、N一年内的纬度变化,其中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晨线与昏线的两个交接点位于晨昏线距北极和南极最近的点,故6月22日,两交接点即为北极圈与晨昏线的切点和南极圈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两条相对的经线,故所在时区不同;所在纬度为北极圈和南极圈,故在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两个交接点其一出现极昼,另一出现极夜;结合夏至日的晨昏线图分析,6月22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出现极昼,故该切点的时间为0时,此时太阳位于正北天空;而晨昏线与南极圈的切点出现极夜,故该切点的时间为12时,此时太阳位于正北太空。故选A项。
小题2: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则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M点时间为0时,故当M为正午,而N为0时,则应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及9月23日---3月21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又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到的一半是明亮的即白天,没有照到的一半则是黑暗的即夜晚,从而产生了昼夜现象,故A正确。地球不自转、太阳不东升西落地球地球上仍然有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也会产生昼夜显现,B、C错误;地球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与产生昼夜现象无关,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相关,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