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26:50
1、单选题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回答22~23题。
小题1: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小题2:与鲁尔区兴起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英国苏格兰中部工业区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鲁尔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故工业区应布局于盛行西风的下风向即东北方向。
小题2:英国中部地区与鲁尔区的兴起时间相同,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意大利塔兰托工业基地都属于临海型工业基地,与鲁尔区的布局方式不同。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兴起于二战后,也属于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基地。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和荒漠。
(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草原(1分)
(2)选②或③。(2分)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1分)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1分)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故主要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2)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故植树造林消耗的水量大,且树木成活率不高,不故适宜。而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故应以种草和自然恢复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资料,回答问题。
| 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 | ||
| 代表生物种群 | 20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 |
| 6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 ||
| 水生植物 | 种类 | 35科92种? 20科68种 |
| 生物量(g·m2) | 3275? 4423 | |
| 水禽多样性指数 | 1.539?1.265? 0.755 |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反映该地区湿地的生物物种减少,故判断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缩小,影响生物多样性。
小题2:河流、湖泊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水资源,并能调节局部小气候。
小题3: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应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既开发湿地的经济效益,也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问题。
小题1:鄱阳湖周边平原因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增加,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
B.洪涝
C.滑坡
D.干旱
小题2: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缩小,湖底变浅
B.工农业节约用水,耗水减少
C.流域内降水显著增加
D.海平面上升,海潮顶托
小题3:根治该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还草
B.入江口修建湖口水闸
C.继续加高鄱阳湖湖堤
D.增辟湖水流入长江水道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治理。
小题1:湖泊水位上升,则其调蓄洪涝灾害的能力下降,易引发洪涝灾害。
小题2:湖泊水位上升直接原因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导致湖面面积缩小,则水位上升。
小题3:该地区的洪涝多发,与湖泊的泥沙淤积直接相关,故治理湖泊上游,即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河流水系图。完成下列题。
图中三地水文站测得的年平均径流量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中档题,关键在于对图中地区的定位。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判断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河流的年径流量和气候有关——降水越多,径流量越大,所以学生还必须明了几内亚湾沿岸的气候分布。③为0—10°N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同时地处河流下游,支流众多,流量最大;①在河流上游,支流少,但由于受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②为10°—15°N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故综上所述,年径流量③>②>①。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