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19:55
1、单选题 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2.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3.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
A.66034’N
B.23026’N
C.23026’S
D.66034’S
E.3月21日
F.6月22日
G.9月23日
H.12月22日
I.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G.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
1.由于影子一直在北,所以太阳应一直位于此地的南侧,有图还可以看出此地有直射现象,故选B。
2.影子位于②位置时,影子最长,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3.旗杆影子由②到③,也就是说从北半球的冬至到夏至,这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小题2】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来看,①不仅仅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大约是17千米,不可能达到3000千米,所以A错误;在①处地震波的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甲波由①处进入②速度是急剧下降,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故选B。
【小题2】莫霍面大致是从地面往下33千米的厚度,而古登堡面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所以X处为古登堡面,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地壳的主要特征是2.图示区域中
A.厚度均一
B.与岩石圈范围一致
C.由岩石组成
D.组成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E.地壳越厚的地方地势就越高
F.44千米等厚度线为南北走向
G.地壳厚度大致由西向东递增
H.单位距离的地壳厚度差西部大于东部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和地壳厚度的基本特征。
1.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大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且陆地大范围的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A错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2.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可由图形中地壳等厚度线数值的变化得出结论: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壳的基本特征和图示等值线的正确判读。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4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BC为晨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据此回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非阴影部分为7月5日?④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2.此时北京时间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E.7月6日12时
F.7月7日12时
G.7月6日24时
H.7月5日24时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考查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根据BC为晨线看判断,P点可能为0时或12时,但是根据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可以判断,P点只能是0时。因此该图右半部分应该为黑夜,左半部分为白天。所以该图表示南半球,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2.根据前一小题,可判断N点为180°,根据自转和时间计算,北京时间为7月7日12时。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下图为“智利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外核
【小题2】该地震发生源于
A.火山喷发
B.板块张裂
C.板块挤压
D.地层塌陷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软流层,选B.
【小题2】该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属于板块挤压形成,C对。A、B、D错。
考点:地震的震源位置,发生原因,防御措施。
点评:根据震源深度判断震源,记清各层的厚度即可;此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属于板块挤压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