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5:19:34
1、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2月22日前后几天,雾霾天气笼罩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据有有关监测显示,在此期间,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中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严重超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
(1)试分析此次多地PM2.5指数严重超标的原因。(4分)
(2) 针对目前状况,在个人以及政府层面,你对防范该天气有什么建议?(6分)
2、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E.冰川融化
F.全球变暖
G.海水膨胀
H.地面沉降
3、单选题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完成21—22题。
小题1: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小题2:“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4、单选题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处理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此完成各题。1.以下行为属于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是
①回收利用废钢铁炼钢 ②用建筑垃圾进行填海造陆 ③垃圾沼气发电 ④泡沫饭盒的重复使用2.为减少垃圾排放,就要实行清洁生产,其含义是
①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 ②利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 ③一种将污染预防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方式 ④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生产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5、单选题 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结合该图完成问题。
1.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是2.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3.防治酸雨的最根本途径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E.荒漠扩大
F.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
G.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H.气象灾害增加
I.大幅度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G.植树造林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