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等值线图》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16 05:18: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__;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_________;100米以下的平地宜种植____________;在沿海沙地应种植___________。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浴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__________处、__________处和___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漫长;人多地少等。
(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沿海防护林
(3)B;C;D;F
(4)该地区资源缺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岛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临港工业,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图6)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1~13题。

小题1:该地形剖面图中表示的山地是
A.天山
B.昆仑山
C.祁连山
D.阿勒泰山
小题2:分析气候资料和地形剖面图,图示夏季气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米处
A.2000米
B.4500米
C.3000米
D.1500米
小题3:海拔2000米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是
A.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南坡受冷锋面影响形成降水多
C.北坡受热带气旋影响,降水多
D.北坡位于来自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综合分析(新疆)。
小题1:根据当地的位于位置和城市分布判断,当地为新疆,故图示山地为乌鲁木齐南侧的天山;
小题2:注意读图方法,在七月均温曲线上找出气温最小值,读该地的海拔需对应到地形剖面图上,读出海拔为4000M以上,选B项。
小题3:找出地形剖面图上南北两侧的2000M位置,对应到降水量线上,明显北坡降水大于南坡。原因是该地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故北坡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南坡为背风坡,少雨。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位于②地的?方向,①地距③地约?千米。(2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范围是?。(2分)
(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2分)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②地的天气特点是?。(2分)
(5)比较此季节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6)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3分)
(1)东南(1分)? 3330千米(1分)?
(2)3时(1分)?东经900向东到1800(1分)
(3)快(1分)?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分)
(4)西北风(1分) 寒冷晴朗(1分)
(5)②地气温比③地气温低,(1分)
原因是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1分)?地势高(1分)
(6)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
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
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答对2点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是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②地离北极点较①地近,从②地看①地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①地与③地的距离,考查的是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千米。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陆地是高压,说明是冬季,北极上空是极夜现象,所以90?E是0时,则北京时间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3时。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到180?经线,即为从东经900向东到1800。
第(3)题,由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可知季节为冬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风向及天气特征。①地的风向可根据等压线变化规律得出,②地受高压脊影响,出现寒冷晴朗天气。
第(5)题,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原因从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6)题,北冰洋的重要性从资源、领土、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经纬网图上,方位判断的基本方法:利用与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判断东西方向;②利用经线计算球面上的距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④掌握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⑤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a、b两条虚线有一条代表在西向东流的河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是
A.a线两侧
B.30°N线北侧
C.b线南侧
D.30°N南侧
小题2:要迅速了解该区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a、b两条虚线有一条代表在西向东流的河流,由于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故等高线左侧高右侧低,则b处为河流谷地,a处为山脊。河谷地区林地茂密,太阳辐射量相对少些,而山脊地区植被稀疏,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故太阳辐射量最丰富。
小题2:数字地球是模拟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要迅速了解该区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范围,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B.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C.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D.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小题2: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干燥度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由东向西数值递增分析,西部内陆降水少,干燥度数值不可能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A、C错。西北地区水分缺少,实际蒸发量比东部要小,所以干燥度数值大不是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B错。西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可能蒸发量大,所以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D对。
小题2:读图,根据数值变化规律,甲处干燥度较低,说明是蒸发少或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数值应较大,A错。图中乙处与丙处等值线差值不同,如果等差都是1.0,乙处等值线更密集,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快,B错。本区域干燥度自东向西递增,C错。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D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