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6:30:10
1、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图中箭头①表示的含义是
A.变质作用
B.地下水上升
C.沉积作用等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组题主要考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中d表示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箭头①表示熔岩冷却,b为侵入性岩浆岩,a为喷出性岩浆岩,剩下c只能是变质岩。
小题2:图中箭头①表示的含义是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点评:本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作用力。三大类岩石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代表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代表外力作用。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题。
小题1: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前面回答都不对
小题2: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A.一样老
B.a层最老
C.b层最老
D.c层最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海岸沉积物的颗粒大小进行判断,该海岸沉积的颗粒由粗到细,反映海域面积逐渐退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沉积岩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一般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岩层老,所以c层形成时间最早,岩层最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当地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它们最可能属于(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小题2】该地区河谷地带比较开阔,主要成因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破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D.岩层断裂上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具有层理构造的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B正确。
【小题2】图中岩层分布不连续,可看到两大断层,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地堑,中间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正确。
考点: 岩石类型、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相似性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处地形是向斜
B.F处地质构造是山谷
C.G处不宜修建大型工程
D.H处为岩浆岩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2】E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F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其顶部被侵蚀,形成山谷(地貌);G处为断层,地壳不稳定,不宜修建大型工程;H处位于浅海大陆架地区,沉积作用强,为沉积岩。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2)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2分)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2分)(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形成褶皱(背斜),岩层隆起抬升;(1分)其顶部受张力,岩石易受侵蚀,形成谷地。(1分)
(2)(2分)②会增加。(1分)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1分)
(3)(2分)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1分)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1分)
本题解析:
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可以看出,甲处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从地形类型上看甲为谷地,主要是外力侵蚀的结果。
乙处地表由草地变为深色的土壤,其反射率会减小,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增加。
d环节为地表径流,流水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沉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