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1-08 16:12: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2-8-24 11:17:09 上传
下载附件(25.73 KB)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北京此刻的时间是?。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6分)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2分)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2分)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4)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2月22日?21:20?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6分)
小题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2分)
小题3:A D?(2分)
小题4:E(2分)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即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图示东西半球的分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0°W,即时间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20°W地方时早9小时20分钟,故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2: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B,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太阳直射点从B到C,即春分到夏至,为北半球春季,故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华北平原出现春旱,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C错误;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夜,范围不断扩大,D正确。
小题4: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而东半球全部出现黑夜,即西半球(160°E向东到20°W)全部为白昼,故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E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19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米? B.2270米? C.2570米? D.2670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参考答案:(1)C?(2)B?(3)D?(4)A


本题解析:第(1)题,首先判断“长城站”所在的时区为西四区,区时较“北京时间”迟 12小时,再根据题干所给的时间,用减法可计算出正确答案。
第(2)题,地球表面纬度每间隔1°,其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km。从图中可看出“中山站”距南极点的纬度约20°多一点,通过乘法计算出的结果与B选项最吻合。
第(3)题,“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较“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在南半球的冬半年,其白昼时间较“长城站”长;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因此其线速度较“中山站”快,而角速度是相等的,两地均位于地球表面,自转周期应该相等。
第(4)题,“中山站”极昼期间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的冬半年。湄公河位于东南亚地区,其流域内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处于枯水期;莱茵河位于西欧地区,其流域内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无明显的枯水期和汛期之分;亚马孙河流域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季节变化不明显,也无明显的枯水期和汛期之分;赞比西河流域主要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值湿季,河流处于汛期。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2年7月22日至8月16日,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后,抵达冰岛进行正式访问,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沿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边缘海域的船舶。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64°N海域表层水温(  )
A.格陵兰岛西岸高于东岸
B.亚欧大陆东岸高于北美大陆西岸
C.亚欧大陆东岸高于西岸
D.北美大陆东岸高于亚欧大陆西岸
小题2:在“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  )
A.“雪龙”号始终处于极昼
B.成都(30.6°N,104°E)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
C.万象(18°N,103°E)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班加罗尔(13°N,77.5°E)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小题3:若“雪龙”号抵达冰岛时,正好是北京时间8月16日19时,则此时晨昏线与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纬线的交点是(  )
A.76°N,165°W
B.76°N,15°E
C.76°S,165°W
D.76°S,15°E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64°N海域格陵兰岛西岸为暖流流经,东岸为寒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西岸高于东岸,A项正确。亚欧大陆东岸为寒流流经,北美大陆西岸为暖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亚欧大陆东岸低于北美大陆西岸,B项错误。亚欧大陆西岸为暖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东岸低于西岸,C项错误。北美大陆东岸为寒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北美大陆东岸低于亚欧大陆西岸,D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景材料“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这一信息,可知此期间,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变化为70°N--76°N(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从“雪龙”号的航线路线看,其纬度变化超过了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所以A项错误。从7月22日至8月16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成都昼长逐渐缩短,日落时间逐日提早,B项正确。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可知,万象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减小,所以C项错误。班加罗尔在此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项错误。
小题3:当“雪龙”号抵达冰岛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4°N,晨昏线与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纬线的切点纬度为76°S,且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计算当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8月16日19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经度为15°E,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B?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角速度最慢的是?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是向?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的范
围逐渐?(增大、减小)。在此时段内,?半球的昼渐长。
(4)地球处在?点位置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地球处在A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5)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乙图?


参考答案:(1)冬至?春分
(2)A? C
(3)北?减小?北
(4)A?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
(5)A?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与地球公转轨道图的综合运用。
(1)根据公转轨道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引出阳光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表示冬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示夏至日,故B表示春分;
(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3)A表示冬至,B表示春分,如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南极圈附近极昼范围缩小;由于太阳
直射点向北移,说明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4)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冬至日;地球处于A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5)甲图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冬至日;乙图
表示晨昏线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河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南岸的侵蚀比北岸严重,而且在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则该河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50°N
B.20°N
C.50°S
D.20°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水对南岸的侵蚀较北岸严重,故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而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故判断该地纬度小于23.5°,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