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08 16:04: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8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图11为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

(1)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分)
(2)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该地区石油生产和运输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2分)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当地的陆地永久冻土和沿岸海冰将大量融化,这将给阿拉斯加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主要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纬度相对较低;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作用;山脉对北方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3分)
(2)石油生产区气候恶劣,冰冻区广(开采难度大);输油管沿线地形起伏大,冻土多(石油运输困难)。(2分)
(3)热量增加,(冻土带减少,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扩大;同时森林虫害也将增多;沿岸海冰大量融化,河流冰期缩短,航运业、渔业和外贸都将得到发展。(每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等方面考虑。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原因有纬度相对较低;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作用;山脉对北方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2)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遇到的问题是:石油生产区气候恶劣,开采难度大;输油管沿线地形起伏大,冻土多。
(3)影响的分析应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影响:热量增加,林业和种植业的规模扩大;沿岸海冰大量融化,河流冰期缩短,航运业、渔业和外贸都将得到发展。消极影响森林虫害将增多。
点评:对区位因素的评价和分析影响时应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所示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试从地形与气候两方面解析其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与撒哈拉沙漠纬度相当,但气候截然不同,简析其成因:撒哈拉沙漠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示区域内的经济特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定址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成立于________________。
(4)本区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当年郑和多选在____________季返航,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从香港乘火车去北京的最佳铁路①是__________线。


参考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
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大,河流流量大?(2)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和干燥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夏季多雨,形成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3)海南岛?海南岛?(4)夏?顺风顺流?京九


本题解析:第(1)(2)两题以本地区气候等要素为引发点,考查内容为该区水能资源丰富和撒哈拉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两方面结合构思巧妙。第(3)题所反映的内容是本区邻近香港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先后成立了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但在这里是从侧面对5个特区进行考查的,如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一个必然是纬度位置最低的海南岛,又因其风景秀美、位置适中,吸引亚洲论坛定址于万泉河畔的博鳌,这在2001年成为当时的一大时政热点。第(4)题以史实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返航的气候条件,京九铁路线的开通,成为连接香港和北京的便捷通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海拔
C.水分
D.土壤
2.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河流结冰期长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盛行风向
D.纬度位置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有关A、B、C三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C地区光热不足是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C.B地区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D.三个地区都在东部季风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结合表格资料反映,A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B位于华北平原;C位于我国东南丘陵。故限制A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不足,A错误;C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B错误;B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故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C正确;A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判断位于非季风区,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10分)
(3)你认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6分)
请考生从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选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参考答案:
(1)(8分)地形类型:盆地(2分)
理由:从等高线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高于200米,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普遍低于200米,多盆地地形;(3分)河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3分)
(2)(10分)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2分);河流径流丰富,泥沙向不断下游河段搬运(2分); Q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2分);河道弯曲(2分),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2分)。
(3)(6分)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2分);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2分);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2分);禁止陡坡开荒,防止水土流失。(2分)(答对3点得满分)。


本题解析:
(1)(8分)
读图,根据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河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集,说明图示地区地势四周高,海拔普遍高于200米,中间低,海拔普遍低于200米,应为盆地地形,所以地形类型为盆地。
(2)(10分)
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上游大小支流流经山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搬运到下游河段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Q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导致沙滩罗列,河道宽窄不稳。
(3)(6分)
读图可以看到,南河流域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注入汉水时落差近4000米,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所以必须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这里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可以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可以提供充足能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坡度小于25°的坡地可以开垦,大于25°的陡坡要禁止开垦,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