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08 16:02: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上、中、下游。读图20,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站是位于长江上游的__? __电站。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
源丰富的原因是:??、?
(2)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造成长江中游洪灾多发的原因是_? ___。(多项选择)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
C.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D.修建水库、退田还湖
E.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简述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措施。


参考答案:(1)三峡水?水源丰富、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2)ACE
(3)一、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1)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河流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
(2)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形成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道弯曲和人为原因等角度分析。
(3)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从其形成的原因分析,该地区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和环保意识不强等方面引起的,故从这些方面分析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两区域图”。读图回答22题。

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的相同影响有
①河流水位升高,水面变宽?②泥沙淤积加快
③流速降低?④减少洪涝灾害?⑤改善水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库建设对库区上游地区的影响。水库修建,对上游地区的影响是河流水位升高,水面变宽;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加快。减少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质主要是针对库区下游地区,嘉陵区和渭河位于库区上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8分)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大河,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由于黄河成灾的要害是泥沙,因此治黄的关键所在于?
(2)在图上字母A、B分别是:A是?平原,B是?平原。
(3)简述黄河在流经A河段时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9分)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3分)图中字母A处是??山脉,其东西两侧地貌单元分别为??
(2)(6分)图示区域内的有我国四大工业之一的?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区位因素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1)(3分)太行山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2)(6分)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有利:能源、资源丰富;科教发达,资金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不利: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海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1)结合本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
(2)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水源、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经济基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发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

(1)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中原经济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有什么优势?(4分)
(2)与长三角经济区相比,中原经济区具有什么明显的不足?(4分)


参考答案:(8分)
(1)邻近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与我国最发达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其辐射效果大大超过幅员辽阔但人口偏少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协作条件更好;人口稠密,且劳动力素质较高;气候及人文环境上的优势也很明显。(每点1分,答出合理的4点即得满分4分)
(2)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大,区域合作困难;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整体人群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低;位于内陆,海外交往不便等。(每点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分析地理理问题主要从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重要条件分析:中原经济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主要来自东部地区,从位置上看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邻近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等)比西部好。社会经济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生产协作、劳动力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与我国最发达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协作条件更好;人口稠密,且劳动力素质较高。
(2)分析地理理问题主要从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重要条件分析:从位置上:中原经济区位于内陆,海外交往不便;社会经济技术: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大,区域合作困难;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整体人群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