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6:00:47
1、综合题 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简述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试从大气环流分析其降水差异的原因。(8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分布的差异,并试述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2分)。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2分)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2分);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2分)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有灌溉水源(1分);河谷平原,地形平坦(1分)
(3)差异:沿海多于内陆。(2分)原因: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2分);气候比较适宜(1分);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运输(1分)
本题解析:
(1)由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乙地位于尼罗河河谷河谷平原,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由左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沿海多于内陆。原因: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非简图和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北非气候、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差异及原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遭受60年来的最大旱情。全省受旱面积已经达到了63.1%。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6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9%;另外,同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6 ℃。
材料二 中部六省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河南发生干旱灾害,可能对哪种农作物影响最大?为什么?
(2)分析河南此次旱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3)针对河南这次旱情,急需进行引水灌溉。请回答水源可以从哪里来。(写出三个方法即可)
(4)据图归纳中部六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该区域在土地利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冬小麦;此时冬小麦正值返青,生长旺盛,需水量大。
(2)原因:常时间不降水,降水异常少;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蒸发增强。
(3)采取引水灌溉:引黄河水;引附近小河水;打机井,抽地下水;引水库水等。
(4)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少;南部、北部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中部平原以耕地为主。注意: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5)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充足;地处中原,东西和南北铁路交汇,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117.5°E)—绥芬河(44.5°,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________。
(2)填出地形区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________为基础。
(4)A地草原区常可以看见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北—东南
(2)东北平原?长白山
(3)水分
(4)过度放牧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对经纬度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据题目所给的地理坐标可在草纸上画出简单经纬网图,一目了然。第(2)题,考查了对东北地区地形的熟悉程度,三面环山,中部是广阔的平原。第(3)题,根据上题中确定走向,可断定D—C—B—A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变,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决定的。第(4)题,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草原东部,水井的周围,因牲畜较多过牧造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2009年1~12月杭州空气质量统计图,完成1~2题。
小题1:从图中发现,杭州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该季节空气质量最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空气污染物排放较少
B.受高气压控制
C.雨日较多、降水丰富
D.树木生长旺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1世纪的伊始,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这表明
A.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上海资本过剩
C.上海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提高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