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53:28
1、单选题 读下侧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A.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B.太阳光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a段上
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甲图中B点为3月21日,C点为6月22日,那么,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应位于①位置;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应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在乙图上的a短;而此时期北极点上出现极昼现象;地球公转的速度变慢。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小题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全球无大气运动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形成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与回归线的度数是相同的。选择D项。
小题2:大气运动与地表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等有关。不是黄赤交角造成的。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五带划分,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为南北温带,故纬度数应符合23.5°---66.5°之间,故C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注意:五带的划分界线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温带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位于23°26′-66°34′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在图上①、②、③、④四点中?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是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2分)
(2)在①、②、③、④四点中,忻州日出最早的是?;白昼最长的是?。(2分)
(3)在图上④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出现极夜的范围是?。(6分)
(4)夏至日这一天,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太阳直射在?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2分)
(5)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有??。(2分)
参考答案:(1)④?①?(2)②?②?
(3) 南回归线(23°26′S)?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 ②?南? (5)?①?③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四点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置判断,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④点;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逐渐向北移,即①位置。(2)日出最早即昼长最长,应为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时,即②位置。(3)图示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②位置,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5)①③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则全球昼夜平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分布状况、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我国某中学校庆日(9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C.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D.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小题1:9月5日位于秋分日之前,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即②-③之间。
小题2:图示①为春分日,②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高纬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而②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