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50:22
1、综合题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等12座城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巴西地理简图。
材料二: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
(1)巴西当地时间(西三区)6月12日17:00,世界杯揭幕战将在圣保罗进行,此时北京时间为何时?(写出日期和时刻)。(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6月12日至7月13日举行世界杯足球赛的原因。(2分)
(3)该国的东南部是人口分布稠密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一,试评价巴西钢铁工业中心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形成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6月13日4:00(2分)
(2)气温温和,降水少(2分)
(3)巴西东南部地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受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影响气候适宜;河流较多水源充足;距海较近海陆运输方便;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任答3点给3分)
(4)有利条件:铁矿丰富(1分),海运便利(注意:答交通便利不给分)(1分)
不利条件:煤炭缺乏(1分),工业中心距离铁矿产地较远(1分)
本题解析:
(1)由时区、区时的相关知识可知,北京位于东八区,根据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北京位于巴西的东方,应当相加;所以北京时间为6月12日17:00加上11小时,即6月13日4:00。
(2)由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可知,世界杯足球赛举办城市所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6月、7月份是当地的冬季,气温温和,而且此时期降水少,有利于在室外举办世足球赛。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应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巴西东南部地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受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气候较为适宜;河流较多,水源充足;距海较近海陆运输方便;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
(4)评价地区工业形成条件一般从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由材料一巴西地理简图可知巴西铁矿丰富,而且中心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这些是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是该国煤炭缺乏,燃料不足,需要进口;中心城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钢铁工业中心距离铁矿产地较远,增加运输费成本。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人口的空间变化、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963年,图中湖泊面积2.5万平方千米。但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到2007 年,该湖面积减小到2000平方千米,不足原来的1/10。
材料三 人口、贫穷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非洲的主要问题。据统计,非洲西部育龄妇女平均生育人数5. 8人,人均年收入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合理的开发和对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1)据图描述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变化特征。(6分)
(2)简要分析造成图中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6 分)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12分)
参考答案:
(1)由南向北递减(2分);西南部降水最多,变化最大(2分);南部降水变率大,北部变率小(2分)
(2)①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2分);②上游河段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2分);③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塞严重(2分)
(3)①甲地降水多,热量丰沛(2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2分)有利于水稻种植业或种植园农业的发展(2分)
②乙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2分),以草原和荒漠为主(2分),但光、热充足,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或旱作农业。(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变化分析,图示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西南部降水最多,变化最大。整体上看,南部降水变率大,北部变率小。
(2)根据材料二,从自然因素分析,近些年气候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水位下降。从人为因素分析,上游河段农业发展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塞严重。最终导致面积缩小。
(3)根据经纬度,结合图中年降水量数值分析,甲地降水多,热量丰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业或种植园农业的发展。乙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降水少,光、热充足,灌溉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或旱作农业。
考点:区域降水量分布特征,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不同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北美洲)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
? 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根大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地受副高和信风影响;B地受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海陆位置
(3)C地气候海洋性强,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地气候大陆性强,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分)
(2) 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分)
(3) 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本题解析:
(1)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纬度越高的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越大,降水越多。
(2)乙为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根源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3)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此处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而西北风在吹向岛屿M时经过了海洋,从海洋上携带的水汽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 下图是锋面气旋图,图中P1、P2、P3分别表示三条等压线的气压值,图中F表示近地面风向,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要求。
(1)该地位于______半球。
(2)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列P1、P2、P3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锋面有降水天气,A、B、C、D四点中最有可能降水的两点是______,______。
(4)未来天气,E地可能受_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该天气系统过境以后,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
(2)P3>P2>P1
(3)A;D
(4)冷锋;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