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38:46
1、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某群岛国家的地理位置”,回答问题。
指出图示国家每年重点防范的气象灾害,并简析该国此类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台风(热带风暴,2分) 该国地处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的热带季风气候区;(3分)距台风形成源地近,是台风主要移动路径的必经区域。(5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经纬度分析该区域是菲律宾,位于热带,菲律宾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太平洋西部温度高,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多发台风,该区域距台风源地近,优势台风移动路径的必经区域,所以这里重点防范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考点:台风多发区域和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小题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小题2: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 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故C项错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地区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结合图示各类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分布的 性。(1分)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3分)
(2)图示范围属于世界的 自然灾害带。(1分)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1分)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 __(地质灾害,1分)的重要原因。
(4)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参考答案:(1)群聚(1分) 川、黔、滇交界处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是地壳运动剧烈地区,也是地震活动频繁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堆积物,一旦遇到暴雨,就形成了泥石流。(3分)
(2)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北半球中纬度环球)(1分)
(3)泥石流(1分) 滑坡(1分)
(4)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提高。(3分)
本题解析:(1)材料反映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属于群聚性;地震形成原因主要从板块位置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主要从岩石破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2)世界自然灾害带主要分为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3)植被破坏主要导致泥石流;人类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容易引发滑坡。(4)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的结果。故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本题还可以结合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环境署于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每年的12月29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2001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
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08年,它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
材料三
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我国十分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积极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外来入侵物种问题谈判,切实履行《公约》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决定,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开展了大量工作。
(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危害?(4分)
(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6分)
参考答案:
(1)白蛾的繁殖能力强;(2分)我国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2分)
(2)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物流监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要提高公民防范意识。(任答3点即可)(6分)
本题解析:
(1)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美国白蛾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危害,主要由于白蛾的繁殖能力强,加上我国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
(2)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需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禁止外来物种在进口过程中进入我国,并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物流监测。加强科普教育,要提高公民防范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A地年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4.1%;1月平均气温-12.1℃,7月平均气温24.5℃,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图示区域容易出现干旱、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流汇水面积大
B.河流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
C.山区面积广大
D.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